
泥塑偶像。亦以喻轻贱无用。《战国策·赵策一》:“夜半,土梗与木梗鬭。”《庄子·田子方》:“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成玄英 疏:“自觉所学,土人而已,逢雨则坏,并非其物。”《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 李善 注:“游尘土梗,喻轻贱也。” 唐 杜甫 《雷》诗:“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僂。” 宋 叶适 《<徐斯远文集>序》:“视荣利如土梗,以文达志,为后生法。” 清 戴名世 《与弟书》:“五经二十一史,今之视为土梗,而天下几无读书者矣。”
“土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本义:指泥塑的偶像,后引申为轻贱无用的事物。
出处: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一》和《庄子·田子方》等典籍。例如:
引申义:在部分方言中,指朴实无华、未经修饰的风格或事物。
构成:由“土”(乡村、朴素)和“梗”(茎秆,象征简单)组合而成,形容人或事物的自然质朴。
“土梗”需结合语境理解:古代多指脆弱无用之物,现代方言中可表质朴风格。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进一步考证。
土梗是一个成语,是指某些人或事物原始、粗糙、朴素,缺乏修养或教养的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土梗的部首是土,共有3笔。
来源:
土梗首次出现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用来形容文化水平低下、粗鄙不堪的人。后来这个词逐渐被使用并流传至今。
繁体:
土梗的繁体字为「土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土梗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土」字是由三个丿组成,「梗」字则是由「木」和「更」组成。
例句:
他一点修养都没有,真是个土梗。
组词:
土能梗芒、土里土气、土里土气、土里土气。
近义词:
土鳖、土包子、土魉笨蛋。
反义词:
文雅、高雅、修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