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相切相磋的意思、相切相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相切相磋的解释

相互研讨。《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相切相磋"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共同研讨、相互砥砺,尤其用于形容在学问或技艺上彼此交流、深入探讨以求精进的过程。该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传统治学与修身之道。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解析、文化意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本义与词典释义

  1. 字义拆解

    • "相":表示彼此、互相。
    • "切":本义为用刀剖分,引申为剖析、研讨(如《论语》"切问而近思")。
    • "磋":原指打磨骨角玉石,引申为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如《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 综合释义:指通过相互剖析、反复打磨,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2. 权威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收录,"相切相磋"释义为:

    "相互研讨,彼此砥砺。"

    常用于描述学者、工匠之间交流心得、切磋技艺的行为,强调合作与精进的双向性。


二、语源与经典出处

该成语直接典出《诗经·卫风·淇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此句以工匠加工骨器、玉器的过程(切→磋→琢→磨)比喻君子修养德行、钻研学问的渐进式精炼。《礼记·大学》进一步阐释: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说明"切磋"侧重学问的交流研讨,"琢磨"侧重自我的内省修炼,二者互为补充。


三、文化意蕴与引申意义

  1. 治学精神象征

    作为儒家经典的核心方法论,"相切相磋"体现了传统学术中重视协作、反对闭门造车的理念。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强调:

    "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

    说明学问需经多人反复推敲方能臻于完善。

  2. 社会关系隐喻

    在传统文化中,该词常隐喻朋友、师生间互相启发的关系。如《管子·弟子职》言:

    "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强调通过互动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共同成长。


四、现代应用场景

  1. 学术研究:学者通过学术会议、论文评议实现观点碰撞。
  2. 技艺传承:传统工艺师徒制中"手把手"示范与修正。
  3. 团队协作:企业或团队通过"头脑风暴"优化解决方案。

权威参考文献

  1. 《诗经·卫风·淇奥》(中华经典古籍库官网可查原文)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礼记·大学》("十三经注疏"通行本)

(注:古典文献原文建议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学大师网等权威平台核验,现代词典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纸质或官方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相切相磋”是一个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人与人之间相互研讨、切磋学问或技艺,强调通过交流共同进步。该词源自《管子·弟子职》中的记载:“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2. 读音与结构

    • 拼音:xiāng qiē xiāng cuō
    • 结构为联合式(ABAC型),属于中性成语,多用于学术或技艺交流场景。
  3. 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仲的《管子》,描述弟子们在老师休息后与友人探讨学问的情景。现代多用于形容学术讨论、技术交流等场景,作谓语使用,例如:“学者们常相切相磋,以深化研究。”

  4. 近义词

    • 互相切磋
    • 如切如磋(出自《诗经·卫风》)
  5. 延伸说明
    该成语体现了古代教育中重视合作学习的思想,与现代“协作学习”理念有相通之处。其核心是通过互动提升个人能力,而非单向传授。

若需进一步了解《管子》原文背景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白绫帮忙辈旅变橘编配鳖饮逋贷不像不自量力漕项常好赤子之心淳意从伯凋固斗丽阿房宫赋方家轓轩飞声腾实奉令耕敛工作面怪慴华景虎变兼收博采继贰借榻局跽揽货两谊连绪陵差林海雪原笼絷麦秆虫谩欺狞飈睨眴女士呸抢陪审制前拒骞扑乾文车祈忏窃位任可枘圆凿方试春寿毫舒卷鼠黠四行条格汙面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