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互研讨。《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相切相磋”是一个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人与人之间相互研讨、切磋学问或技艺,强调通过交流共同进步。该词源自《管子·弟子职》中的记载:“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读音与结构
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仲的《管子》,描述弟子们在老师休息后与友人探讨学问的情景。现代多用于形容学术讨论、技术交流等场景,作谓语使用,例如:“学者们常相切相磋,以深化研究。”
近义词
延伸说明
该成语体现了古代教育中重视合作学习的思想,与现代“协作学习”理念有相通之处。其核心是通过互动提升个人能力,而非单向传授。
若需进一步了解《管子》原文背景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相切相磋》是一句成语,意为彼此相互交流学习。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们互相切磋、相互通学的一种情况。它强调了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重要性。
《相切相磋》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相》字的部首是目,总共有9笔;《切》字的部首是刀,总共有6笔;《磋》字的部首是石,总共有14笔。
《相切相磋》是从《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子张》一章中提取的。原文是“相切相磋,相学相教”,意为彼此切磋、学习和教导。现代文中,成语《相切相磋》是从这句话中演化而来的。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书写形式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些不同。《相切相磋》这个成语在古代可能有不同的字形。但是,它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没有改变。
1. “我们一起参加讨论小组,相切相磋,共同提高。”
2. “他们已经成为学习的伙伴,经常相切相磋,互相督促。”
3. “在学术研究中,相切相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组词:相学相教、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近义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相互切磋
反义词:孤立自学、闭门造车、自傲自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