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戎阃的意思、戎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戎阃的解释

犹帅府。 唐 白居易 《与师道诏》:“卿业重相门,位崇戎閫。” 唐 薛能 《冬日写怀》诗:“幕府尽平蛮,客留戎閫间。” 宋 陆游 《范参政挽词》之一:“屡出专戎閫,遄归上政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戎阃是汉语中具有军事职能指向的复合词,由“戎”与“阃”二字构成。以下从词源、释义及文化内涵进行解析:

  1. 词源构成

    “戎”本义为兵器,后引申为军事、战争,如《诗经·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脩我戎”;“阃”原指门槛,《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后专指统兵在外的将帅或军事管辖范围。二者结合后,“戎阃”特指军事统帅的职守或军事重地。

  2. 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戎阃指“军事要职”或“将帅的职任”,如明代何景明《点兵行》中“边头戎阃幸晏然,胡骑南窥遂骚动”。该词亦可用于代称驻军重镇,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提及“戎阃之寄,必择勋旧”。

  3. 文化引申

    古代文献中,戎阃常与“文枢”(文官体系)对举,体现文武分职制度。例如《宋史·职官志》载“戎阃掌兵机,文枢司政令”,反映古代官僚体系的分工架构。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多用于烘托将领的威严,如唐诗“戎阃鹰扬肃九关”之句。

  4. 历史应用

    自唐宋起,戎阃成为官方文书中对军事机构的正式称谓。据《唐会要》记载,节度使治所被称为“戎阃”,其长官需“总军旅,专诛杀”。至明清时期,该词使用范围缩小,多见于史书及文人笔记。

网络扩展解释

“戎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róng kǔn,由两个半包围结构的汉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军事统帅的府邸或职位,相当于“帅府”或高级军事机构。

具体解析:

  1. 字义构成

    • 戎:本义为兵器、军队,引申为军事相关事务(如“戎马”“兵戎”)。
    • 阃:原指门槛,后衍生为“内室”或“统兵在外的将帅”。结合“戎”字,特指军事领域的权威机构或职位。
  2.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唐宋诗文,例如:

    • 唐代白居易《与师道诏》:“卿业重相门,位崇戎阃”,形容对方身居军事要职。
    • 宋代陆游《范参政挽词》:“屡出专戎阃”,指多次担任军事统帅。
  3. 历史背景
    “戎阃”属于文言词汇,常用于描述古代高级武官的职权范围或办公场所,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补充说明:

由于该词较为生僻,若需更深入理解,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或具体历史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襃绩参挝槽钢漕饟虿尾银钩长莽昌衢秤不离砣丑巴怪酬继出品触忤麤粥倒挫定閲豆笾二面罣虑骨噜噜鸿篇巨着黄幔慧空禅院火池茧物绞痛金壶极昼客床累坠两脚兽流润理冤摘伏捏告辟客弃背清涨七平八稳壤地容表三倒鬖髿沙沙胜券耸惥榫卯襢衣田横客鯈鯈薙工梯径铜匮同心一力挖空心思亡畔万丈深渊瓦人伪惑勿已纤缛销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