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旄的意思、文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旄的解释

染有文采的旄牛尾。多用以装饰旗帜。《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杨倞 注:“旄,旄牛尾。文旄,谓染之为文綵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旄是古代仪仗旗帜的专称,特指用牦牛尾与彩色丝帛制成的礼器,具有军事指挥与礼仪象征的双重功能。其核心特征包含三方面:

一、形制结构 《汉语大词典》第7卷记载,文旄以五色丝线编织旗面,旗杆顶端缀牦牛尾为饰,长度依《周礼·春官》注疏载"九仞者天子之旄,七仞者诸侯之制",通过尺寸差异体现等级制度。这种形制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与汉代画像石中均有实物印证。

二、功能演变 先秦时期主要作为战阵指挥标识,《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旄,旗之施旄者"明确指出其军事用途。至汉代逐渐转为皇家仪仗,《汉书·郊祀志》记载武帝泰山封禅时"建文旄羽旗"的典礼规格,标志其从实用器向礼器的转变。

三、文化象征 《诗经·鄘风》毛传释"孑孑干旄"为"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郑玄笺补充"旄以示礼",说明其作为身份标识的社会功能。许慎《说文解字》将"旄"归入"㫃部",与旌、旗等字构成礼制符号体系,承载着华夏文明"以器载礼"的文化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文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构成
    由“文”(指文采、花纹)和“旄”(旄牛尾)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染有文采的旄牛尾”。

  2. 用途与象征
    多用于装饰旗帜或仪仗,常见于古代礼仪、军事场景中。旄牛尾本身是珍贵材料,染色后更显华贵,常象征权力或地位。

  3. 文献例证
    出自《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杨倞注:“旄,旄牛尾。文旄,谓染之为文綵也。”

综合释义

补充说明

“文旄”多见于先秦文献,随着历史演变逐渐成为生僻词,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具体形制可结合《礼记》《周礼》等典籍中的相关记载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牓摆拨边蛮蔽圉搏弊参集缠縻侈风村沽村势煞捣蛋鬼道西说东丁对订购峒人返销法羊風稜風鶴服输篝火狐鸣孤睽烘炉家里的鉴观兢兢乾乾矜谑羁馽踡伏俊味库局老庄累见不鲜良心发现辽板躏蹂毛发倒竖女孽盘郁破産峭狭寝不安席秋宫秋溜塞满山酌舌挢沈籁时丰收缭思辩算银通粮铜猊吞占忘昧沃野千里吾家麒麟雾乱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