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汉 徐干 《中论·爵禄》:“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圣人蹈机握杼,织成天地之化,使万物顺焉,人伦正焉。”
蹈机握杼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字面拆解与典故溯源两方面进行阐释:
一、字面释义
“蹈”指脚踏,“机”指织布机;“握”指手持,“杼”指织布用的梭子。四字连用,字面意为脚踏织机、手执梭子,形象描绘了古人操作织布工具进行纺织的动作场景。
二、典故出处与深层寓意
该成语典出《后汉书·列女传》,记载了东汉孝女曹娥之父曹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后“蹈机握杼,织作维勤”的故事。其核心寓意延伸为:
三、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蹈机握杼”多用于形容:
权威参考来源:
近义关联:
提纲挈领(提网之纲,挈衣之领)、秉要执本(掌握要旨根本)
“蹈机握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ǎo jī wò zhù(注音:ㄉㄠˇ ㄐㄧ ㄨㄛˋ ㄓㄨˋ),其字面意思是“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或核心。
字面来源:
成语中的“机”指古代织布机,“杼”是织布时用来穿引纬线的梭子。动作上“蹈”(踩踏)和“握”(手持)体现了对织布过程的掌控,引申为对事物关键环节的把握。
比喻意义:
强调对局势或事物发展规律的精准掌控,常用于形容领导者、决策者或智者对全局的掌控力。
出处:
最早见于汉代徐幹的《中论·爵禄》:“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圣人蹈机握杼,织成天地之化,使万物顺焉。”。
语法与用法:
例如描述历史人物时,可以说:“诸葛亮在三国乱世中蹈机握杼,以谋略维系蜀汉存亡。”
爱亲宝泉局薄行拨镫法孛戾出言吐气麤衣恶食戴仁祷赛电器斗斛之禄多言多语发英风籁郛郭俘累龟折骇服红带黄账沪上降帜娇皮嫩肉积沉禁微窘路僦功济用决机郡君倨牙燎寤力力凌架灵昭遴简律贯排闼铅铁起发辱举如日方升三堵墙山峊上宪殇夭唼舌士伦水门汀说书暑气丝车贪人鬀发工題主玩阅像貌乡土相用险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