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南宋 末年改为五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七:“ 蜀 麻 吴 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明 沉采 《千金记·省女》:“正是胸中万斛愁难遣,付与残花逐水流。” 清 恽敬 《新喻罗坊漕仓记》:“春、夏、秋三时,得雨涨,发万斛之舟,随流东下。”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我对着你这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涯的哥哥,时而又感受着无限的哀愁,万斛的热泪无端地从眼中涌出。”
“万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容量极大或数量极多,具有夸张的修辞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夔州歌》《千金记》等古籍原文(来源:-4)。
《万斛》这个词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容量单位,相当于一万斛。斛是一种古代的容器,用于存储和运输粮食等物品。因此,《万斛》可以理解为一种巨大的数量。
《万斛》由两个部首组成:一、部首“万”,表示数量的概念;二、部首“斗”,表示容器。其中,“万”的拆分部首为“一”和“”;“斗”的拆分部首为“乂”和“口”,它表示把东西放入容器的样子。
《万斛》总共由13个笔画组成:万(3画)、斗(4画)。
《万斛》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年代。在古代,粮食是生活中重要的资源,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和储存粮食,创造了一些容量单位,比如斛。而万斛则是表示非常庞大的数量,常用来形容收获或储存的粮食量。
《万斛》的繁体字形为「萬斛」。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万字的写法多种多样。有以闪电形为基础的写法,也有以长方形为基础的写法。斛字则通常写作「互」或「斗」。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字义与用法基本相同。
万斛粮食储备是国家的重要支撑。
组词:亿斛、万斛粮、千斛
近义词:万亿、亿万、无数、浩如烟海
反义词:一斛、微量、寥寥无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