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六鼇的意思、连六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六鼇的解释

亦作“ 连六鰲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宋 刘攽 《和罗著作渔翁》:“ 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调元 《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 连六 ”。 唐 张友正 《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 明 杨基 《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六鼇”是汉语中源自神话典故的词汇,其本义指钓起六只巨鼇,现多用于比喻非凡的功业或宏伟的志向。以下从词义、典故及引用文献三方面解析:

  1. 词义解析

    “连”为连接、连续之意;“六”表数量;“鼇”指传说中海里背负仙山的神龟。组合后字面意为“连续钓起六只巨鼇”,引申为具备超常能力或成就卓著。例如《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喻指建立宏伟功业”。

  2. 典故溯源

    典出《列子·汤问》,记载龙伯国巨人以饵钓连六鼇,导致岱舆、员峤二山沉没。此神话后被用来形容超越凡俗的力量,如《庄子·外物》注疏称“鼇负山,喻大德者承重任”。

  3. 文学引用

    李白《赠薛校书》有“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鼇心”,以“钓鼇”暗喻抱负;宋代赵汝绩《陈老画牛》诗云“卷涛更起连鼇手”,借典故赞誉画作气魄雄浑。

网络扩展解释

“连六鼇”(或“连六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典故,源自《列子·汤问》,主要用来形容非凡的能力或壮举。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神话中“龙伯国”巨人一次性钓起六只巨鳌的传说,象征超乎寻常的力量或成就。


出处与典故

  1. 神话背景
    相传渤海以东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由十五只巨鳌轮流背负,使山体稳固。然而,龙伯国的巨人仅用几步便跨越仙山,一钓连起六鳌,导致岱舆、员峤两座仙山漂流沉没。

  2. 引申意义
    故事强调“非凡之举”与“失衡之果”。巨人的能力虽令人惊叹,却破坏了天地平衡,因此该词也隐含对过度行为的警示。


文化引用与用法


“连六鼇”既是对超凡能力的褒扬,也暗含对“过犹不及”的反思。其文化内涵融合了神话想象与哲学思辨,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意象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族怑愌报本反始饱汉不知饿汉饥辩覆博刀补填沧耳长处持寄黜革大全灯盏点金成铁砥节奉公多元放人梵呪奉养诰札出身孤唳过都秏顇河北梆子濩泚惠益焄膻介卿寄遗鞠院开敏朗姆酒褴褛筚路老太连聚廪收留种鸾诏买骏陪房偏陪漂流破体牵鬼上剑齐絜清阳缺位宂将膳服题头秃露驮梁外宠王宪偎傍香阜孝诚亵馔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