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枉物难消的意思、枉物难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枉物难消的解释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原来是父亲过了孩儿又要,你怎么不寻思枉物难消。”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取不义财呵,枉物难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枉物难消"是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物难以长久享用,最终会带来灾祸或报应。该成语蕴含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和因果思想,强调财富获取方式的正当性对持有者命运的影响。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与词源解析

  1. 枉物:

    • 枉:本义为弯曲、不直,引申为不正派、不公正、违背正道(如“矫枉过正”、“贪赃枉法”)。
    • 物:此处指财物、利益、好处。
    • 枉物:合指通过不正当、不道德或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2. 难消:

    • 消:意为消受、享用、消耗。
    • 难消:即难以安然享用、难以承受。
    • 引申为:享用这类财物会带来灾祸、内心不安或最终失去,甚至招致更大损失。

二、成语整体释义

三、文化背景与典故关联

该成语虽无明确单一典故,但其思想根源深厚:

  1. 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义利之辨”,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直接批判了不正当获取富贵的行为。
  2. 道家思想:道家讲求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过度贪求、强取豪夺被视为违背天道,终将自食其果。《道德经》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与此意相通。
  3. 佛家因果观:佛教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通过损害他人或违背道德(“恶因”)获得的财物(“恶果”),最终会带来痛苦和损失(“恶报”)。这与“枉物难消”的警示高度一致。
  4. 民间谚语与警句:类似表达如“悖入悖出”(《礼记·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不义之财,如汤泼雪”、“横财不富命穷人”等,都传达了相同或相近的伦理观念。

四、应用与警示意义

“枉物难消”深刻揭示了财富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它警示世人:不正当获取的财物,不仅难以安然享用,反而会成为灾祸的根源。 这一成语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利观、因果报应的智慧,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枉物难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核心含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物(不义之财)难以被真正享用,反而可能招致灾祸。该成语带有道德警示意义,强调贪取不义之财的危害性。

详细解析

  1. 词源与结构

    • 拼音为wǎng wù nán xiāo,四字结构,属于传统成语。
    • 出自元代戏曲作品,如《老生儿》《裴度还带》等,用于劝诫人们勿贪非分之财。
  2.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警示或评价他人因贪图不当利益而自食其果的情况,例如:“他受贿敛财,最终身陷囹圄,真是枉物难消。”
  3. 延伸意义

    • 强调因果报应,隐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哲学观念。

注意事项

别人正在浏览...

白蜡谤焰倍诵便黠秉德鼻钮擘张常玩逞剑褚师当刑而王大篇敌挣豆丝断山恩格斯芳饵焚笔伏地圣人古都都号戒恨惋画刺欢闻歌欢悦灰沉嫁衣精赤条条锦胸绣口金紫银青九纪具狱糠糟良沃门口秘卷鸣石墙壁樵苏后爨轻诺齐头子群情然炬善钱折口福沈鱼落雁市欢霜际拴通孙庞搪突塔塔米托落晩堂文债武生员霞浆闲淡险确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