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直之箭。《礼记·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郑玄 注:“枉、哨,不正貌。为谦辞。”
(2).箭名。八矢之一。《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郑玄 注:“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
(3).星名。《史记·天官书》:“枉矢,类大流星,虵行而仓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是时,枉矢西流,如火流星,虵行若有首尾,广长如一匹布著天,矢星坠至地,即石也。”《陈书·高祖纪上》:“且自摄提无纪,孟陬殄灭,枉矢宵飞,天弧晓映。”
“枉矢”是古代汉语中的多义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析:
不直之箭
原指弯曲的箭矢,常见于古代礼仪场景。例如《礼记·投壶》记载,主人在投壶游戏前会谦称自己准备的是“枉矢、哨壶”(不直的箭和有缺口的壶),以示对宾客的尊重。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人以物自谦的表达方式。
箭名(八矢之一)
作为周代八种箭矢之一,枉矢被归类为“火射”类武器,主要用于守城和车战。据《周礼·夏官·司弓矢》记载,其特点是飞行时带有火光,类似后世的飞矛。这类箭矢因形似流星,也被称为“变星”。
星名
指古代天文观测中的一种流星。《史记·天官书》描述其形态“如大流星,蛇行而仓黑,望之如有毛羽”,汉代文献《汉纪》进一步记载其坠地后化为陨石的现象。
补充说明:
《枉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弯曲、偏斜的箭。
《枉矢》的部首是⺮(zhú)和矢(shǐ),它的总笔画数为9。
《枉矢》的典故出自《红楼梦》第57回。故事中,贾府中的宝玉射箭时,弯曲的箭不但没有射中目标,反而伤害了怡红院的薛蟠,由此引出了“枉矢”的比喻。
《枉矢》的繁体字为「枉矢」。
在古代,枉矢的写法有时会略有不同。枉可以写作「曠」,矢可以写作「矢」或「瞹」。
1. 尽管他努力工作,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枉矢一箭。
2. 那个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终于射中了不可战胜的对手,没有白费一枝枉矢。
3. 这个项目的失败只会是我们的努力成果的一枝枉矢。
枉然、枉费、枉自、枉用、枉屈等。
失手、误射。
准确、正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