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踦卫国的意思、汪踦卫国的详细解释
汪踦卫国的解释
汪踦 , 春秋 鲁国 的一个儿童,在参加抗击 齐国 的战斗中牺牲。 鲁国 破格以成年礼葬之。踦,亦作“ 錡 ”。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及《礼记·檀弓下》。后因以“汪踦卫国”作为儿童救国的典型事例。 鲁迅 《花边文学·小童挡驾》:“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 木兰 从军’、‘ 汪踦 卫国’,要推出‘女子与小人’去搪塞的。”
词语分解
- 汪的解释 汪 ā 深广:汪洋大海。 液体聚集在一个地方:地上汪着水。汪汪(a.眼里充满眼泪的样子;b.象声词,形容狗叫声)。 量词,用于液体:一汪水。 姓。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网络扩展解释
“汪踦卫国”是一个源自春秋时期的典故,主要用于形容儿童英勇救国的行为。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典故来源
汪踦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名少年,在鲁国与齐国的战争中主动参战并牺牲。鲁国因其英勇,破格以成年人的葬礼规格安葬他,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及《礼记·檀弓下》。
二、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儿童在国难时挺身而出,保卫国家的壮举,成为历史上少年英雄的典型象征。
- 深层引申:后也用于比喻弱小者或非传统力量的勇敢担当,如鲁迅曾引用此典,讽刺旧社会将责任推给“女子与小人”的现象(《花边文学·小童挡驾》)。
三、相关注意
- 写法差异:部分文献中写作“汪锜卫国”(“锜”为“踦”的异体字),但指向同一典故。
- 常见误解:有资料误将汪锜关联到明朝抗倭名将(如),实为混淆,正确典故应源自春秋鲁国。
四、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强调年龄与责任的对比,或赞美少年志气。例如:“当代青少年当有‘汪踦卫国’的精神,勇于肩负社会责任。”
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左传》《礼记》相关篇章。
网络扩展解释二
汪踦卫国
汪踦卫国,是一个由4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意思是英勇壮烈地保卫国家。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这个成语的部首和笔画,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 汪:水部、7画
- 踦:足部、11画
- 卫:卩部、6画
- 国:囗部、8画
来源和繁体
《汪踦卫国》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一本史书《左传》,形容古代贤臣大将勇敢地为国家进行保卫战斗的英勇形象。这个成语的繁体字为「汪踦衛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如「卫」字有时会写成「衛」,但基本的意义和用法保持一致。
例句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构建以下例句:
- 他们毫不畏惧地汪踦卫国,为了保护家园而奋勇战斗。
- 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无私地为国家汪踦卫国。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以下是与「汪踦卫国」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 组词:汪洋大海、卫生、国家安全
- 近义词:力战卫国、奋勇保家
- 反义词:背叛国家、投降敌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