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神不定。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质》:“ 质 之马为鬼所取…… 质 归憩数日,方能言,然神识遂闕。 元和 六年, 质 尉 彭城 , 李生 者为之宰,讶其神荡,説奇以导之, 质 因具言也。”
"神荡"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组合,其含义需要结合构词法及历史语料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的构词规律分析,"神"指精神意识,"荡"含摇动、放逸之意,二字组合可指代两种状态:
一、精神恍惚态 见于明清小说中"神荡魂摇"的固定搭配,形容人受到强烈刺激后意识游离的状态,如《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描写人物"不觉神荡魂摇,不能禁止"(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此用法与心理学所述的"意识解离状态"存在语义关联。
二、超然放逸态 《庄子·逍遥游》中"神人无功"的哲学理念,在魏晋玄学发展中衍生出"神荡"的抽象用法,特指摒弃世俗拘束的精神境界。这种释义可参照《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支遁《逍遥论》所述"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中华书局,2007年版)。
现代汉语规范类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尚未收录该词条,建议学术写作引用时优先采用《汉语大词典》或《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1968)的相关释义框架。
“神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心神不定”,常用于描述人因外界或内心因素导致的精神波动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典及唐代文献《续玄怪录》。
卑乱悲悒冰川湖鄙意不为五斗米折腰才臣巢涧成化鸱彝子抽恸大舅子达理当轴东海金俄旋废员分片福如东海广播故关国有瞽议鸿罿慌罔花嘴极乐世界谨饬眷伫快论宽恕老虎车流逋木镳派力司刨烟铺抨隲平原居士披详前程迁正黜色启居穹隆鹙子衣散附圣蠒生衍瘆疴奢淫设帐市舶库师古释迦嗜进噬齐树木曙体汤面夏槁下壤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