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拓境域。柝,通“ 拓 ”。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 武皇帝 攘夷柝境,面数千里。” 汪继培 笺:“柝……亦借‘拓’。”
“柝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释义
“柝境”指开拓疆域,其中“柝”通假为“拓”,意为扩展、开辟;“境”即疆界、领土。该词常用于描述古代帝王或将领扩大领土的行为。
语源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救边》:“武皇帝攘夷柝境,面数千里。”此句意为汉武帝驱逐外族、开拓疆土,使领土延伸数千里。清代学者汪继培在笺注中明确“柝”为“拓”的假借字。
用法与语境
相关词汇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潜夫论》《淮南子》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柝境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柝子所限定的范围或界限。
柝境的部首是木(mù),拆分之后可以分为「柝」和「境」两个部分。
「柝」部份的笔画数为5,它是一个可以拆分的独立字,意为传统古代的一种用木头制成的仪器。
「境」部份的笔画数为14,它也可以单独做一个字,意为地界、疆域。
柝境一词最初出自《荀子·文明》:“财用者,家之柝境也。”它形象地运用了柝子来比喻家庭财产的范围,意指一个家庭所拥有的财产和资源。
繁体字「橐境」与简体字的「柝境」意思相同,只是字形有所不同。
在古代,「柝境」一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的写法相似。
1. 他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家族柝境的限制。
2. 这片土地是他祖辈们的柝境,代代相传。
柝子、境界、境内、境外、境地、境况、柝限等
范围、界限、领域、局限
无界限、无限制、开放、不受限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