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者的权术。伯,通“ 霸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箇伯术。”
“伯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权术、统治策略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伯术”指霸者的权术,其中“伯”通假为“霸”(即“霸道”的“霸”),强调通过强权、谋略实现统治目标的策略。
通假关系
“伯”在古汉语中常与“霸”通用,例如《左传》中“伯”可指代诸侯盟主。因此“伯术”即“霸术”,特指以武力或权谋维持统治的手段。
历史背景
该词常见于儒家对法家思想的批判。如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提到:“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箇伯术”,暗指儒者偏离仁政而转向权谋之术。
“伯术”本质是统治者通过权谋、威慑等手段巩固权力的策略,其内涵偏向法家思想,与儒家倡导的仁政形成对比。该词在文献中多含贬义,反映对功利性统治方式的批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如卫鞅献策),可参考《传习录》等典籍原文或相关研究。
伯术是一个姓氏,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常见。它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姓氏,表示一个家族或亲属关系。
伯术这个姓氏可以拆分为两个字:伯(bó)和术(shù)。 伯的部首是亻,术的部首是木。 伯有4画,术有8画。
伯术这个姓氏的来源较为复杂,与个人家族史或地方历史背景有关。它一般是根据家族历史或地域特点而形成的姓氏。 伯术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特殊的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伯术作为一个姓氏,其古代汉字写法没有特殊记载,因此无法具体描述古时候的写法。
伯术是一个姓氏,通常不用于组成其他词语。
作为一个姓氏,伯术没有近义词或反义词。
由于伯术是一个姓氏,不常作为词语使用,因此例句难以提供。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对其他问题有兴趣,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