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券的意思、外汇券的详细解释
外汇券的解释
外汇券,全称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俗称“外汇兑换券”、“外汇券”,为中国银行发行,曾在************共和国境内流通、特定场合使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一种特定货币,分为1979年和1988年二个版本,外汇兑换券自1980年4月1日开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中国银行回收。
词语分解
- 外的解释 外 à 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
专业解析
外汇券(全称“外汇兑换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0年4月至1995年1月期间发行的特殊货币凭证,主要用于境外人士、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在中国境内指定场所消费或兑换人民币。该券由中国银行独家发行,票面标注“外汇兑换券”字样,与人民币等值流通。
其核心特点包括:
- 发行背景与目的:改革开放初期,为规范外汇管理、吸引外资并保障国际旅客消费需求,外汇券作为“第二货币”应运而生。持有者可在涉外商店、宾馆等场所购买紧缺商品或服务(来源:《中国金融史》)。
- 使用范围限制:仅限在友谊商店、华侨饭店等涉外场所使用,普通民众无法直接获取,形成了独特的“双轨制”消费体系(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历史档案)。
- 票面设计:券面印有长城、天坛等中国标志性建筑图案,分1979年版和1988年版,面额涵盖1角至100元,具有较高收藏价值(来源:《中国货币史图录》)。
- 退出流通:1995年1月1日,随着人民币汇率并轨和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外汇券全面停止流通并限期兑换(来源:国务院1994年12月29日公告)。
网络扩展解释
外汇券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种特殊货币凭证,其详细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外汇券全称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是中国银行在1980年至1994年间发行的等值人民币凭证,用于特定场合流通。它并非法定货币,而是含有外汇价值的支付凭证,性质类似代用券。
2.发行背景与时间
- 发行目的:为方便境外人士(如外宾、华侨)在中国境内消费,同时避免外币直接流通,促进外汇管理。
- 流通周期:1980年4月1日正式发行,1994年1月1日停止发行,1995年1月1日全面停止流通并回收。
3.面额与设计
- 面额种类:共发行7种面额(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包含1979年和1988年两个版本。
- 设计特点:正面为中国风景名胜图案(如长城、桂林象鼻山、长江三峡),背面为中英文对照的使用说明。
4.功能与特点
- 使用范围:仅限指定场所(涉外酒店、友谊商店等)购买进口商品或支付服务费用,与人民币等值。
- 双货币制度:与人民币并行流通15年,形成独特的双轨制货币体系。
5.历史意义与收藏价值
- 经济影响: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阶段,促进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 收藏价值:因存世量少且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现已成为钱币收藏市场的珍品,尤其1979年高面额券种备受青睐。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国银行历史档案或权威金融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伴姑班心板帐钱薄靡便风编户民簿案参旗称讳撤诉锄理雕破独弦琴法鼓方竹焚池分寸浮子干男高奋根括官醅故处跪乳归视虢国夫人槐蚕活寃业家术辑本结连接受鯨鏗浄濑钧天曲理能罗汉松吕公子卖串儿美丽飘梁贫孱颇脱掊攻浅涩汔尽鬿雀散材三略三王觞豆商侩上灶什九石弦瞬盼特派员停伫外活威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