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觞豆的意思、觞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觞豆的解释

(1).觞与豆。古代盛酒肴之具。《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觴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唯瑚璉觴豆而后雕文彤漆。”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有位而无权,有阶而无禄,则将军之策命,或厪足以易觴豆。”

(2).“觴酒豆肉”之省。泛指饮食,筵席。《文选·张衡<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 李周翰 注:“言天子亲执刀,肉袒割牲,奉酒及籩豆於三老五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周振甫 注:“觴豆,犹酒席。”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一夕,吏散,庭空月明, 曹 与女罗觴豆,献酬懽洽。” 清 宋琬 《登西岳庙万寿阁》诗:“槛外河山 三辅 小,嵓前觴豆百灵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觞豆”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包含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指代器物
    “觞”是古代盛酒的器具(类似酒杯),“豆”是盛放食物的高脚器皿(多用于祭祀或宴会)。两者合称时,泛指宴饮或祭祀时使用的礼器。例如《大戴礼记》提到“觞豆之铭”,即刻在酒器食具上的箴言。

  2. 泛指饮食或筵席
    由“觞酒豆肉”简化而来,代指宴饮活动或饮食场景。如《东京赋》中“奉觞豆于国叟”,描述天子向老者敬酒献食的礼仪。


二、文献例证

  1. 礼仪与制度
    《盐铁论》提到“瑚琏觞豆而后雕文彤漆”,说明觞豆作为礼器需精美装饰,体现等级制度。

  2. 文学中的象征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用“傲雅觞豆之前”形容文人雅集,以觞豆借代宴饮场合的优雅氛围。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组词用法,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来源1、2)或《汉语辞海》(来源7)。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觞豆》的意思

《觞豆》是指古代饮酒时将豆子放入酒杯中,以浸染酒味后食用的一种食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觞豆》的拆分部首是“见”和“豆”,其中“见”位于左边,表示它是一个字的主要部首;“豆”在右边,表示它是字的声旁。根据笔画来分析,《觞豆》共有9个笔画。

来源

《觞豆》这个词的源自于古代饮酒文化。在古代,人们饮酒时为了增加酒的香气和味道,常常在酒中放入豆子。这个习俗延续至今,并衍生出了“觞豆”的称呼。

繁体

《觞豆》的繁体字为「觴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对《觞豆》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相似。在古代字典中,觞字通常书写为「觴」(上方为“广”,下方为“豆”),而豆字则通常书写为「㐄」(上方为“豆”,下方为“几”)。这个写法在今天的字典中已不常见。

例句

1. 元宵佳节,家人团聚,喝上一杯美酒,品尝几颗觞豆,心生良愿。

2. 酒足饭饱后,他将余下的觞豆独自品味,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组词

1. 觞杯:用来饮酒的杯子。

2. 茶豆:一种豆类作物,通常用来烘焙制作咖啡。

近义词

豆粒、豆子、豆腐

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暴恣编造丙明闭约拨醅博涉不传不得人心谄诱朝懽暮乐吃准崇配纯素戳弄雌甲黛泼耽荒道藩地毡迩臣二事噩兆浮头滑脑革路冠缨官职火狱嫁名骄猜跏子疾恶如讐旌旗卷舒矜慎金轝积习相沿局琐开基立业孔子学说孔教扣子溃奔困心衡虑列卒笼街慢词懋德门颊难心丸凝严强辨秋星人工免疫山趺唼喋舍近谋远沈箱适居其反硕丽豚豚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