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奖赏,赏赐。构,通“ 购 ”。《墨子·号令》:“若非伍而先知他伍之罪,皆倍其构赏。”
“构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奖赏或赏赐,其中“构”通“购”(悬赏、奖励之意)。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强调通过物质奖励激励特定行为。
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墨子·号令》:“若非伍而先知他伍之罪,皆倍其构赏。”意为:若非同一队伍却能提前举报其他队伍的罪行,可获得双倍赏赐。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军事或社会治理中的奖惩机制。
词义解析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法律、军事条文或制度性文本中,例如鼓励揭发罪行、举报违规等场景,具有明确的激励性质。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历史词汇,研究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部分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仍保留其释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古籍用法,可参考《墨子》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构赏(gòu shǎng),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欣赏艺术作品、构思等的能力或行为。它指的是对于事物的结构、形态、构造等方面,能够准确理解、鉴赏并享受其中美感的能力。
构赏的部首是“⺮”(竹子部),拼音为“zhú”。它的总笔画数为17,各个字的笔画数分别为:“构”(7笔)和“赏”(10笔)。
构赏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晚,起源于近代汉语中,可能是由于对于艺术、建筑等领域的赏析需求而衍生出来的。在繁体字中,构赏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代,构赏的写法为“搆賞”,分别使用了“搆”和“賞”两个字。
1.他的构赏能力使得他能够欣赏并理解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
2.她对于绘画的构赏水平很高,能够指出作品中的构图问题。
3.在建筑设计中,构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关乎到整体的美感和结构。
构思、构图、构造、构成、赏析、赏心悦目。
鉴赏、欣赏、鉴别、赏鉴。
不赏、不鉴、不识、不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