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日的意思、朝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日的解释

朝(zhāo ㄓㄠ)日:早晨初升的太阳。《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汉 蔡邕 《协初赋》:“面若明月,辉似朝日。”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浊 河 秽清 济 。”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碧合晚云霞上起,红争朝日雪边流。”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远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着朝日,云烟缭绕,好似拥出一片 亚洲 大陆的朝气。”

朝(cháo ㄔㄠˊ)日:1.古代帝王祭日之礼。《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 郑玄 注:“朝日,春分拜日於东门之外。”《汉书·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 泰一 ,朝朝日,夕夕月,则揖。” 颜师古 注:“以朝旦拜日为朝。”《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五年》:“朝朝日。” 胡三省 注:“朝朝,下直遥翻。”《清史稿·世祖纪二》:“二月癸亥,朝日於东郊。”

2.帝王坐朝听政之日。《战国策·齐策六》:“王至朝日,宜召 田单 而揖之於庭,口劳之。”《汉书·于定国传》:“上於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詔,条责以职事。” 颜师古 注:“五日一听朝,故云朝日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日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础释义

指清晨初升的太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核心含义为“早晨的太阳”,如“朝日映红海面”。此义项源于“朝”的本义“早晨”(《说文解字》:“朝,旦也”),与“日”组合后特指日出时分的天象现象。

二、历史语义演变

古代文献中“朝日”兼具自然现象与祭祀内涵:

  1. 自然意象:如《汉书·韩安国传》载“朝日辉光”,形容朝阳的光辉。
  2. 祭祀仪式:《礼记·祭义》记载周代“祭日于坛”,即帝王春分时祭祀太阳的“朝日”典礼,凸显其文化符号性。

三、现代用法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自然意象,但衍生出两类常见用法:

  1. 时间象征:喻指新生事物或蓬勃气象(例:“青年如朝日,充满希望”)。
  2. 专有名词:
    • 日本报纸《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取“旭日初升”之意命名。
    • 地名“朝日町”(日本多地存在),多与地理方位相关。

权威来源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3. 班固.《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62.
  4. 《礼记·祭义》.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 中华书局, 2009.
  5. 王力.《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

网络扩展解释

“朝日”一词的含义需根据读音和语境区分,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读作zhāo rì(ㄓㄠ ㄖˋ)

  1. 自然现象
    指清晨初升的太阳,常见于文学描写。
    • 例句:
      • 蔡邕《协和婚赋》:“面若明月,辉似朝日。”
      • 谢朓《始出尚书省》:“纷虹乱朝日,浊河秽清济。”
    • 近义词:朝阳、旭日;反义词:夕阳。

二、读作cháo rì(ㄔㄠˊ ㄖˋ)

  1. 古代礼仪
    指帝王春分时祭拜太阳的仪式,属国家祭祀的一部分。
    • 文献依据:
      • 《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
      • 《汉书·郊祀志》记载汉武帝“朝朝日,夕夕月”的礼制。
  2. 帝王听政日
    指君主临朝处理政务的日子。
    • 例证:
      • 《战国策·齐策六》提及“朝日”为君主召见臣子之日。

附:其他相关

该词需结合读音和上下文理解,既涵盖自然意象,也关联古代礼制与政治活动。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周礼》《汉书》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便计标悬笔刀閟机冰谷参悟谄伪乘坚驱良胆道系统点手曡遘度厄恩牓翻跟头風賦分三别两函幽育明华鲸奖惩降麻贱民解名犄角举声抗烈口语鹍弦乐道安命柳条边露胆披诚冒饷冥应民舍爢散逆向拍塞濆礴骈词皮肉之苦气褊萋迷轻舸清顺碕仄容裕赏豫盛放深谴首创耍燕九田原佻挞铁绰铜琶投献脱口吐食瀇洋象辂咸水妹谢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