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而言之的意思、究而言之的详细解释
究而言之的解释
犹总而言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一·寿堂》:“今士人尺牘中称人之母曰‘寿堂’。盖不知忌讳。案 陆士衡 挽歌云:‘寿堂延魑魅。’注曰:寿堂,祭祀处……又指丘塜为寿堂。究而言之称人之母者岂不背理伤义乎?”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但究而言之,远胜于罗马字拼法无疑。”
词语分解
- 究的解释 究 ū 推求,追查:研究。推究。讲究。追究。深究。有案必究。 极,到底:究竟(a.到底,如“究究想干什么?”b.结果,如“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究”)。终究。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 之的解释 之 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网络扩展解释
“究而言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ū ér yán zhī,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基本含义
- 表示“总的来说”“归根结底”,用于总结和归纳讨论内容,强调经过全面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 结构上,“究”指推究、彻底分析,“而”为连词,“言”即陈述,“之”为代词,合意为“经过深入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2.使用场景
- 常见于正式场合或学术讨论中,用于总结前文论述并给出最终结论。
- 例句:鲁迅曾用此词比较语言拼写优劣:“但究而言之,远胜于罗马字拼法无疑。”(《书信集·致王冶秋》)
3.出处与示例
- 最早见于宋代孙奕《履斋示儿编·正误一·寿堂》,批评用“寿堂”称呼他人母亲不合礼义:“究而言之称人之母者岂不背理伤义乎?”
- 现代用法延续了其总结性功能,多用于书面语。
4.近义词与特点
- 近义词:总而言之、归根结底、一言以蔽之。
- 特点:强调结论的严谨性和全面性,常用于逻辑推导或辩论的收尾部分。
5.注意事项
- 该成语较为书面化,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总而言之”等词重复堆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究而言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最终归结起来,总结起来,简而言之。它的拆分部首是穴和而,并且有13个笔画。《究而言之》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一章,用来表示归纳总结,道出核心旨意。在繁体字中,可以写作「究而言之」。古时候,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没有什么变化。这个成语的例句可以是:“这个问题很复杂,但究而言之,其实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通过加上“之”,可以构成其他的成语,如「高深莫测之事」、「明察暗访之术」等。与《究而言之》意思相近的词可以是总结、归纳、概括;相反的词可以是细分、详述、展开。希望这些回答能帮到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