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雕胡饭的意思、雕胡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雕胡饭的解释

用苽米煮成的饭。 唐 李白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明 陈子龙 《送子服之维扬》诗:“玉椀雕胡饭,兰舫芙蓉泽。”参见“ 雕胡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雕胡饭,又称“菰米饭”,是中国古代一种以菰米(菰草的种子)为主要原料烹制的饭食。其释义与文化内涵如下:

一、核心释义(词典角度)

  1. 字义溯源

    “雕胡”为“菰”的古称,属禾本科水生植物。《说文解字》注:“菰,蒋也,其米谓之雕胡。”其籽实去壳后称“菰米”,色褐黑,形细长如针,故唐代《本草拾遗》载:“菰米生水中,叶如蒲苇,子如米,可作饭。”

  2. 烹饪特征

    雕胡饭以菰米蒸煮而成,因菰米富含油脂,烹煮后香气独特,口感软糯微黏。南宋林洪《山家清供》描述:“雕菰饭,米香而韧,杂笋蕨尤佳。”

二、文化意象与历史地位

  1. 六朝至唐宋的珍馐

    雕胡饭在汉晋时期为贵族宴饮所尚,唐代成为文人雅士的田园象征。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以之表达清贫中的真挚情谊。

  2. “菰米”的衰落

    宋以后因菰草易感染黑粉菌形成茭白(其茎部膨大产物),产米量锐减。明代《救荒本草》已称菰米“今罕有”,逐渐被水稻取代。

三、文献考据与权威参考

  1. 古代农书与训诂

    • 《齐民要术·飧饭篇》载雕胡饭制法:“菰米饭法:菰谷盛韦囊中,捣瓷器为屑……炊如稻米。”
    • 《尔雅翼·释草》:“菰者,蒋草也,其中米曰雕胡,可食。”
  2. 现代学术研究

    王利器等学者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2015)中指出,雕胡饭的消亡反映中国古代作物驯化中的物种竞争现象,其文化意象则成为诗词中的“怀古符号”。


参考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雕胡饭”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食物,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指用菰米(苽米)煮成的饭。菰米是水生植物茭白的籽实,古代属于“六谷”之一,曾是重要的粮食来源。


历史与文化背景

  1. 名称来源
    “雕胡”是“菰”的别称,因菰米外壳有黑斑如雕纹而得名。唐代文献中多称菰米为“雕胡”。

  2. 诗词中的记载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均提及雕胡饭,例如:

    •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杜甫《江阁卧病走笔》:“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诗句体现了雕胡饭在古代饮食中的普遍性。

食用特点


相关延伸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考证或诗词引用,可参考《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哀婉百代过客璧回傧畔彩舆差官儳道衬搭乘埶充益翠墨鹾纲诞率抵梧短促繁雄飞星耕夫鞲蔽古时好些个河汊很石皇灼祸隙火院家私护作狡桀椒榝解表际限居属看耍客单括号苦惜来示嬾妇蓝关老貌牢让联步鲁哲梅魂破晕肉騣塞上秋生代饰羽树名丝綫隧户彤陛同日而语土冈文籍先生武备小张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