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遗的意思、脱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遗的解释

(1).遗漏。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严公行状》:“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记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凌义渠诗序》:“诸疏皆其风采卓卓者,今并不见其本集,则编次时亦不免有所脱遗。”

(2).舍弃。亦谓超然物外。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君復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宋 苏辙 《李诚之待制挽词》:“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明 陈所闻 《驻马听·题新安汪无如环翠园》曲:“脱遗世事恋烟霞,读残坟典观禾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脱遗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层核心含义:

一、遗漏;疏忽

指因疏忽或未全面顾及而导致事物被遗漏。

字源分析:

二、自然脱落;遗留

描述物体自然脱离或被动遗留的状态。

古典依据:

此义项源于古汉语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如《黄帝内经》提及“毛发脱遗”,指毛发脱落残留。

现代用例:

考古现场发现脱遗的陶器碎片,为断代提供依据。


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及《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字义考释。具体条目可查阅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汉典」(zdic.net)。

网络扩展解释

“脱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uō y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遗漏
    指事物未被完整记录或处理,存在缺失。例如古籍校勘中常提到的“脱遗”,即指文本内容因疏忽而未完整保留。
    例句:宋洪迈《容斋三笔》提到“氏族书之脱遗”,即指姓氏记载的遗漏。

  2. 舍弃;超然物外
    指主动放弃或脱离世俗牵绊,达到超脱的境界。如明代陈所闻的诗词中“脱遗世事恋烟霞”,即表达舍弃俗务、寄情山水的意境。


二、用法与延伸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例证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洋洋北叟失马奔波编着表白碧眼参部长安居大不易廛郭澄澹承望垂光欑仄攩戗电流调粉敦肃府端管城侯恒河一沙回颷毁熸棘端洁正技法系缆瘠土苛峭口不二价滥骂老火乐游苑亮色连楹轮裳洛阳社蜜虫迷迷女孙磐错乔松啓右趋跄日和风暖蜀姜松脂擡写螳斧探监探头讨罚踏子突冒徒谪晩市蚊蚁硪筑无悰缃奁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