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乳扇的意思、乳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乳扇的解释

食品名。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 穆哥 王子是顶喜欢吃乳扇和干饼的。” 郭沫若 附录《昆明景物》:“ 邓川 乳扇与 路南 乳饼,均 云南 名产,为羊奶所制,素食妙品也,甜食咸食均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乳扇是中国云南大理白族传统乳制品,其名称、形态与文化背景具有独特内涵,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名称演变

  1. 白语起源
    乳扇源于白语“yenx seinp”。其中,“yenx”是古汉语“乳”的白语转读(对应中部方言的y-或南部方言ny-),“seinp”指“丝线”,直译为“乳线”。
  2. 名称误传
    因制作时需将酪蛋白缠绕竹竿风干,形似丝线,早期汉语译为“乳线”。后因不谙白语者将其形态附会为“折扇”,故得名“乳扇”,成为半音半意译词。

二、制作工艺与文化特征

  1. 制作方法
    以牛/羊奶为原料,加入木瓜酸水加热至70℃凝固,搅拌成丝状后拉伸为薄片,缠绕竹竿定型风干,最终形成乳白或乳黄色的扇形薄片。
  2. 形态特点
    成品呈菱角状竹扇形,两端有抓脚,质地类似奶酪,可生食、油炸或煎烤。

三、历史与地位

  1. 历史溯源
    最早见于明代杨升庵《南诏野史》中“酥花乳线浮杯绿”的记载(“乳线”即乳扇旧称),推测可能起源于元代。
  2. 地域特色
    主产于大理洱源县邓川镇,民间有“邓川弓鱼美,洱源乳扇香”的赞誉,位列“云南十八怪”之一(“牛奶做成扇子卖”)。

四、文化意义

乳扇不仅是白族饮食文化的代表,还承载了语言转译与民俗智慧,其名称演变过程反映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郭沫若等文人曾在其作品中提及乳扇,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知名度。

如需了解乳扇的具体食用方式或延伸文化背景,可参考相关权威文献或大理地方志。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乳扇是什么意思

《乳扇》一词,指的是一种以牛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扇形糕点。它外形酷似扇子,因而得名。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乳扇》一词的拆分部首是乳(ru)和扇(shan),乳为乳房、奶液的意思,扇为扇子、呼风唤雨之意。它由10个笔画组成:乳有3个笔画(由左至右为丿、一、乙)和扇有7个笔画(由上至下为乀、一、一、一、一、一、丨)。

来源

乳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散曲《醉花阴·细撇新月弯钩针》中,是描述西施的容貌的词句,又称西施为“西子乳扇”。随着时间的推移,乳扇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点心的名字。

繁体

乳扇的繁体字为「乳扇」,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据史书记载,古代的汉字写作「乳山」,即以「山」字作为「扇」的意符,意为乳状如山的扇子。这种表达方式主要出现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

例句

1. 我在这家面包店尝到了美味的乳扇。

2. 请把这个乳扇切成小块,大家一起品尝。

组词

乳扇:乳房、乳酪、扇形。

近义词

奶扇:由奶制作而成的扇形糕点。

反义词

酥饼:与乳扇不同,酥饼是一种以酥皮为基础的糕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