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遺的意思、脫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遺的解釋

(1).遺漏。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祿大夫嚴公行狀》:“恐他人纂撰益復脫遺,感念曩懷,遂書行實。” 宋 洪邁 《容齋三筆·漢人希姓》:“兩《漢書》所載人姓氏,有後世不著見者甚多,漫記于此,以助氏族書之脫遺。”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淩義渠詩序》:“諸疏皆其風采卓卓者,今并不見其本集,則編次時亦不免有所脫遺。”

(2).舍棄。亦謂超然物外。 唐 元稹 《江陵三夢》詩:“君復不憘事,奉身猶脫遺;況有官縛束,安能長顧私。” 宋 蘇轍 《李誠之待制挽詞》:“脫遺章句事經綸,滿腹龍蛇自屈伸。” 明 陳所聞 《駐馬聽·題新安汪無如環翠園》曲:“脫遺世事戀煙霞,讀殘墳典觀禾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脫遺”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uō yí,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遺漏
    指事物未被完整記錄或處理,存在缺失。例如古籍校勘中常提到的“脫遺”,即指文本内容因疏忽而未完整保留。
    例句:宋洪邁《容齋三筆》提到“氏族書之脫遺”,即指姓氏記載的遺漏。

  2. 舍棄;超然物外
    指主動放棄或脫離世俗牽絆,達到超脫的境界。如明代陳所聞的詩詞中“脫遺世事戀煙霞”,即表達舍棄俗務、寄情山水的意境。


二、用法與延伸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證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遺

脫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脫”和“遺”兩個字組成。該詞常用于形容人或物品從某處脫離或擺脫,意為擺脫、脫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字的拆分部首為“⺼”(月字旁),共有7畫;“遺”字的拆分部首為“辶”(走之義旁),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脫遺》的來源大緻可追溯到宋朝官修的《康熙字典》。在繁體字中,該詞為「脫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經曆了演變和改革。對于《脫遺》這個詞,古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相關古代文獻的記載,我們無法确定具體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終于從貧困的生活中脫遺出來。

2. 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他成功脫遺了對糖的依賴。

組詞

無脫遺、自脫遺、脫遺者、脫遺情況

近義詞

脫離、解脫、擺脫、脫身

反義詞

困擾、束縛、依賴、沉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