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蜀鸡之雏。《尔雅·释畜》:“蜀子雓。” 郭璞 注:“雏子名。” 郝懿行 义疏:“蜀鸡雏,别名雓耳。”
(2).泛指蜀鸡。 清 姚鼐 《赏番图为李西华侍郎题》诗:“於今絶域復腋胠,鲁鸡伏鵠如蜀雓。”参见“ 蜀鸡 ”。
“蜀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蜀鸡的雏鸟
根据《尔雅·释畜》及郭璞的注释,“蜀雓”指蜀鸡的幼雏。例如《尔雅》提到“蜀子雓”,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进一步解释:“蜀鸡雏,别名雓耳”。
泛指蜀鸡
清代姚鼐在《赏番图为李西华侍郎题》诗中写道:“鲁鸡伏鹄如蜀雓”,此处“蜀雓”即代指蜀鸡本身。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出现于古籍或文学引用中。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尔雅》《华阳国志》等典籍,或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如)。
《蜀雓》是一个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的词语,它用来形容蜀地的山雨。蜀地指的是中国四川省的地区,而蜀雓则表示对这个地方特有的山雨的描绘和赞美。
《蜀雓》这个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蜀和雓。蜀部的部首是艹,笔画数为3;雓部的部首是雨,笔画数为8。
《蜀雓》最早出现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著名诗人杜牧在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提到了“洪涛万壑走蜀雓”的描述。这里的蜀雓意指蜀地的山雨。
在繁体字中,“蜀雓”这个词的写法是「蜀曠」。
根据古代文字研究,可以了解到《蜀雓》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和形状。据文献记载,其古文字形状可能是「䖷」这个样子,被认为是由蜀字和一部分雨字合并而成。
海棠春睡杳蜀雓,柳带风舞翠蛾。——郭沫若
组词:雨雓、蜀地、蜀山、蜀风
近义词:蜀雨、蜀岭
反义词:山明水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