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碧绿的意思、碧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碧绿的解释

[viridity;dark green] 青绿色

详细解释

(1).碧玉。《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五十里曰 穀山 …… 爽水 出焉,而西北流注于 穀水 ,其中多碧緑。”

(2).青绿色。亦指绿色的柳条。 晋 傅玄 《瓜赋》:“敷碧緑之纯采,金华炳其朗明。” 唐 张碧 《游春引》之三:“千条碧緑轻拖水,金毛泣怕春江死。” 刘白羽 《长江三日》:“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碧绿是汉语中形容颜色的复合词,指青翠鲜亮的绿色,常带有清澈、透亮的质感,多用于描绘自然景物或纯净的物体色彩。

一、语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碧绿”指如翡翠般青翠透亮的绿色,强调色彩的纯净与鲜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青绿色”,常用于形容草木、湖水等自然物的色泽,如“碧绿的荷叶”“碧绿的湖水”。

  2. 字源与构成

    • 碧:本义为青绿色的玉石(《说文解字》:“碧,石之青美者”),引申为青绿色。
    • 绿:原指丝帛染成的青黄色(《说文解字》:“绿,帛青黄色也”),后泛指绿色。

      二字组合强化了色彩的通透感与生命力,区别于普通绿色。

二、文化内涵与应用

  1. 文学意象

    古典诗词中,“碧绿”常象征生机与纯净。如白居易《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以“绿”呼应碧波荡漾之景;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则凸显水色的清透。

  2. 色彩特征

    现代色彩学中,碧绿介于青色与绿色之间(色值约#00FF7F),具有高饱和度与中等明度,视觉上清新明快,常用于描述翡翠、嫩叶、湖水等。

三、权威引用

  1. 词典定义

    《汉语大词典》释“碧绿”为“青翠绿色”,例证引鲁迅《彷徨》:“山峦如黛,河水碧绿。”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强调其“鲜明润泽”的特质,如“碧绿的草坪”。

  2. 语言学分析

    学者符淮青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指出,此类颜色词通过“自然物联想”(如“碧”关联玉石)增强形象性,符合汉语“具象思维”特征。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
  3. 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 地质出版社.
  4.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碧绿”是一个形容词,通常用于描述清澈、通透的青绿色调,尤其在自然景观或文学描写中较为常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颜色属性
    “碧绿”指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颜色,偏向深绿色,但带有清透感。常用于形容湖水、植物等自然景物,如“碧绿的荷叶”“碧绿的田野”。

  2. 词源与演变

    • 古代文献中,“碧绿”最早指碧玉(如《山海经》),后扩展为青绿色。
    • 唐代诗人张碧曾用“千条碧绿轻拖水”形容柳条,可见其文学渊源。

二、使用特点

  1. 视觉感受
    与普通绿色相比,“碧绿”更强调颜色的纯净与层次感,如“碧绿如翡翠”,或“水晶般无杂质”的清澈感。

  2. 适用对象

    • 自然景物:湖水、草地、山峦等(例:“湖水碧绿澄清”)。
    • 人造物品:翡翠中的绿色品种(、4提到其为翡翠颜色之一)。

三、例句与语境

  1. 文学描写
    “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刘白羽《长江三日》)
  2. 日常描述
    “春天的时候,乡村一片青葱碧绿。”

四、近义词与辨析

五、应用领域

  1. 文学创作:增强画面感,如“金毛泣怕春江死”(唐·张碧诗句)。
  2. 视觉设计:作为主色调表现自然、健康意象。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来源:(现代用法)、(文学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禀复笔研博备常篇持算怵怵楚筵辞醴慈纶诞乳等待刁滑奸诈斗笋樊川翁饭盒发起人丰淫分龙雨骨结核惶悔绛树剿灭假妪积劳积民两淮两间凉榻列卿螺山闽关耐久拟讬陪审盆菜凭栏扑楞齐茬茬青屏穷凶极悖趣寄人胞日路三克三十二天闪躲实度事形説本説中属寓四川盆地私金竦慕梯飇铁斗子倜倜推涛作浪屯列威让相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