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须的意思、科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须的解释

见“ 科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科须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特定的法律与行政含义,主要见于历史文献与公文语境。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科须(kē xū)指法令规定的必须征调或缴纳的物资、劳役。


二、词源与历史用例

  1. 唐宋时期公文用语

    北宋《宋史·食货志》载:“凡科须之物,供亿繁重”,指官府按律征调的物资(如粮绢、木材等),用于军需或工程。

  2. 与“科配”近义

    南宋《文献通考》将“科须”与“科配”(定额外摊派)并列,均属强制性征敛,但“科须”更侧重法令依据(《中国历史大辞典·经济史》)。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法令规定的征调赋敛。”(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2. 《辞源(修订本)》

    释为:“按条例征索物资。”(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四、古籍书证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 脱脱,等. 《宋史》[M].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马端临. 《文献通考》[M]. 中华书局影印本.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科须”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科须”与“科需”为同义词,指古代政府在常规赋税之外,因临时需求向百姓征收财物。例如宋代文献中提到:“内地之民,死于科需”(《鹤林玉露》),这里的“科需”即指额外征派。

  2. 词源与历史背景
    该词源自古代财政制度,常见于宋元时期文献。例如《宣和遗事》中记载,政府因战事或特殊需求,会临时增加赋税,称为“科需”或“科须”。

  3. 常见混淆点
    部分资料(如)提到“科举考试科目”的释义,但这一解释权威性较低,且未被主流词典收录。当前主流观点认为“科须”应指向财政征派,而非科举制度相关内容。

  4. 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例如描述古代苛捐杂税的现象:“科须之重,民不堪命”(仿古用法)。

  5.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 科需:同义词,强调政府临时性征派。
    • 赋敛:泛指税收,但范围更广。

“科须”主要指向古代政府临时征收财物的行为,建议在学术或正式场景中使用时优先参考权威历史文献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氨基酸兵师鼻青眼肿才明彩饰残冬腊月剗锹儿驰冒崇信打躬登途堤川風木含悲扶老甘寝恭愿孤屠化成黄堥环洲貆猪渐浸狡横寖高尽然进谳决制客恨可戏林峦柳笛龙虎节伦敦大学梅花妆铭心镂骨南郭先生粘液溺袴凝邈跑味偏柎毗貍蒲葵箑普陋茹强劫欠勤人事不省三制砂盐师子花水汪书礼四景松腴挑耳同归无辜鸟污抔下午亵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