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简的意思、断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简的解释

见“ 断简残编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简"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复合词。从构词法分析,"断"指断裂、不完整,"简"特指古代书写材料的竹简,二字组合构成偏正结构名词。该词最早见于《宋史·欧阳修传》载"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简残编,掇拾异同",指代残损的古代文献载体。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断简"逐渐衍生出三层内涵:其一指物质形态的竹简残片,如《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残缺不全的古代书简";其二象征文化传承的断裂状态,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多次使用该词指代散佚文献;其三在现代汉语中可比喻不完整的信息片段,常见于学术论文对史料缺失现象的表述。

从语用学角度观察,该词多出现于古籍整理、考古研究等专业领域。国家图书馆发布的《古籍保护技术规范》中,将"断简"列为重点修复对象,强调其作为文物和文献载体的双重价值。在文学创作领域,钱钟书《管锥编》曾以"断简重缀"比喻学术研究的考据过程。

权威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3. 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技术白皮书》
  4. 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

网络扩展解释

“断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通常与“断编残简”互为通用表达。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断”指断裂、不完整,“简”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片,合起来表示残缺的文献或文字片段。
  2. 引申含义
    常用来形容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善而散佚不全的典籍或文稿,例如:“这部古籍只剩几页断简,难以复原全貌。”

二、出处与文学引用

  1. 古代典籍
    • 宋代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
    • 元代关汉卿《拜月亭》:“你贪著个断简残编,恭俭温良好缱绻。”
  2. 现代用法
    也用于比喻零散的文化遗产或未完成的作品,如:“考古学家从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断简,为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三、相关词汇与近义词


四、字义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染班贾被覆北瓜陛兵别观闭口捕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部目惩革赤雀衔书创巨痛仍大闻點書地炉滴漉东岛东坡纸二二糊糊繁冗负才使气负芥贯类官收鼓盆之戚海潮音回徨见法讲隙进援橘心愦慢缧臣类萃梁鸿丽春院流行色緑衣茂异磨揣侔德诮呵青红穷山竭泽荣践舌敝生手生脚升廕盛躅沈昧视野陶真提铃通政司投晩隤瘁讬养万笏煨乾就湿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