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ult;subject sb. to indignity;humiliate;dishonour] 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
他的话是蓄意的侮辱
(1).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后汉书·张敏传》:“ 建初 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且相约: 张御史 长者,毋侮辱……无庸杀,置之帅所。” 曹禺 《雷雨》第二幕:“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毛6*泽6*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2).谓受轻慢,被欺辱。《荀子·乐论》:“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
(3).特指以猥亵的言行对待女性。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侮辱汉语 快速查询。
“侮辱”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贬低、损害他人人格或名誉,使其感受到精神伤害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侮辱的本质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表现为故意贬损、嘲笑、羞辱等,可能通过语言(如辱骂、讽刺)、文字(如诽谤性文章)、行为(如当众撕毁他人衣物)或图像(如制作丑化图片)等方式实施。
主观意图
需具备主观故意,即明知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仍实施。若因过失造成贬损(如无心之言),通常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侮辱。
一般违法行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公然侮辱他人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处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刑事犯罪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且情节严重者,构成侮辱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例如:
民事侵权
受害人可依据《民法典》第1024条主张名誉权受损,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失。
若遭遇侮辱,可采取以下措施:
需注意,具体法律认定需结合行为方式、传播范围及后果综合判断,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侮辱是指轻视、羞辱他人,对他人进行有意的贬低或冒犯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侮辱的部首是人字旁,共17个笔画。
来源:侮辱一词来源于《礼记·中庸》:“夫孔子曰:‘古者夏殷之属与,皆以丧礼事之,亲戚之间,所以爱之也。’”在古代,亲戚之间有一种犯上亲等的仪式,叫做“侮辱”。后来,“侮辱”逐渐演变成指轻视冒犯他人。
繁体:侮辱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侮辱」。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较为繁杂,侮辱的古代写法有多种,如:「侮辱」、“侮辱”、“侮‰”、“㞰㝮”等等。
例句:他用恶言侮辱了我,让我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
组词:歧视、侮蔑、羞辱。
近义词:侮辱的近义词包括:羞辱、贬低、凌辱、蔑视、讥讽等。
反义词:侮辱的反义词包括:尊敬、恭敬、敬重、器重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