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豹直的意思、豹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豹直的解释

古代指御史等官吏节假值日。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御史旧例,初入臺陪直二十五日,节假直日,谓之‘伏豹’,亦曰‘豹直’……盖取不出之义。”参见“ 伏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豹直是唐代官场术语,指官员值宿夜班的行为,后引申为清廉自守的品德。该词源自唐代值夜制度,因值班官员需裹豹皮保暖而得名,具体释义如下:


一、本义:值宿夜班

唐代官员在宫廷夜间值班时,为抵御寒冷,会裹上豹皮制成的褥子保暖,称为“豹直”。《唐六典》卷九记载:“凡御史以上,皆给直寝豹皮。” 后泛指官员夜间值守岗位,如:

例证:白居易《酬梦得穷秋夜坐》诗:“豹直郎当宁,鸡栖仆仿佛。”


二、引申义:清廉刚直

因豹皮象征威严,且夜班需恪尽职守,“豹直”逐渐衍生出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含义。明代《万历野获编》提及:“唐世以豹直喻忠耿之臣。” 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进一步阐释:“值夜者需秉公无私,故以‘豹直’誉清官。”


三、文化渊源

“豹”在古代被视为威猛、正直的象征。《礼记·玉藻》载:“君衣狐白裘,士则豹裘”,豹裘为士大夫阶层的标志服饰,暗含对品德的期许。唐代将豹皮用于值夜,既御寒亦借其威仪彰显职守庄重。


参考资料

  1. 《唐六典》卷九·御史台(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十六(文学古籍刊行社)
  3.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中华书局)
  4. 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豹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用法区分:

一、古代官吏制度中的含义(主流解释) 根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

  1. 起源:指御史台官员的节假日值班制度。新入职的御史需连续值班25天,节假日则值班5天,称为“伏豹”或“豹直”。
  2. 寓意:取“豹”的隐蔽特性,比喻值班期间需像潜伏的豹子一样坚守岗位,不随意外出(“盖取不出之义”)。
  3. 延伸:该制度后来也推广到其他官署和州县初任官员,体现对职务的严谨态度。

二、现代误用的衍生含义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性格直爽如豹”,但这种用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对字面的现代演绎,需谨慎使用。

建议:学术或历史场景中应采用古代官吏值班的原义,若在文学创作中借用现代衍生义,建议标注说明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傲弃丙丁柴竹长鲸饮常理赤土黨惡佑奸打山短韵髶髦饭磬非分福界覆觞尜尜巩洛宫鸦光演骨肥厚龟虎黄面儿环晕浑如霍将军兼肉较订洁身进退两难倨倨夸炫逵师兰亭春撩漉凌兢卖恶毛楂楂民寄鞶绣攀陟凭科钱郎佥妻青葑球琳器劝励缺缺渠挐容放儒林胜致手鼓舞寿山福海肆行无忌廷鞫通衢大道頽絶坨子亡没香蹬闲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