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豚鱼的意思、豚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豚鱼的解释

(1).豚和鱼。多比喻微贱之物。《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王弼 注:“鱼者,虫之隐微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争竞之道不兴,中信之德淳著,则虽隐微之物,信皆及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尹嘉罪议》:“蒲亭虽陋,可比德於盛明;豚鱼微物,不独遗於今化。”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智可以欺王公而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而不可得匹夫匹妇之心。” 清 赵翼 《西岩治具全用素食并调梦楼》诗:“有时故仿豚鱼样,质不相混色乱真。”

(2).河豚鱼。 清 毛奇龄 《绍兴府知府汤公传》:“初, 绍恩 筑隄,隄溃,有豚鱼千头,乘潮而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豚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础释义

指代两种水生生物:

  1. “豚”:古称小猪,亦泛指猪;在鱼类语境中特指河豚(如弓斑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因受惊时腹部鼓胀如豚而得名。
  2. “鱼”:泛指水生鳃呼吸脊椎动物。

    合称“豚鱼”即河豚类鱼的统称,以肉质鲜美但内脏含剧毒著称(《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文化象征意义

  1. 诚信的象征

    《周易·中孚卦》以“豚鱼吉”喻指诚信感化万物:“信及豚鱼者,释诚信之德……虽微隐之物,信皆及之”(《周易正义》,中华书局)。后世引申为极高道德境界,如《幼学琼林》称“信及豚鱼,忠孚金石”。

  2. 危险与诱惑的双重隐喻

    因河豚“味美而有毒”,文人常以之暗喻美好事物背后的风险。苏轼名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既赞其鲜美,亦暗含警示(《苏轼诗集》,中华书局)。

三、历史应用考据

  1. 古代礼仪

    《礼记·中庸》载“鬼神之为德……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郑玄注以“豚鱼”为例,说明祭祀需诚敬无欺(《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医药记载

    《本草纲目》详述河豚毒性及解毒法:“河豚有大毒……修治失法,食之杀人”,并收录解河豚毒药方十余则(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四、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豚鱼”多用于:

  1. 生物学分类:泛指鲀形目鱼类(如《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科学出版社)。
  2. 饮食文化:特指经专业处理的食用河豚,如江苏扬中“河豚宴”被列为非遗(《中国烹饪文化大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易正义》中华书局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动物志》科学出版社

《中国烹饪文化大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豚鱼”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字义分解

二、象征意义(微贱之物)

  1. 比喻卑微之物
    源自《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指诚信之德能感化微贱如豚、鱼的事物。
    历代文献如南朝何承天《尹嘉罪议》中“豚鱼微物”也沿用此意,强调道德教化对微小事物的影响。

三、具体指代(河豚鱼)

  1. 河豚鱼的别称
    清代毛奇龄《绍兴府知府汤公传》提到“豚鱼千头”,即指河豚鱼。现代语境中,河豚鱼因毒性及食用文化广为人知,如“北海出名的河豚鱼”“河豚毒素检测”等描述。

四、相关成语与用法

  1. 成语“信及豚鱼”
    比喻信用极佳,连微贱之物也能感知,出自《周易》。
    另有“豚鱼”单独作成语时,可形容人愚昧无知(此用法多见于网络词典,权威文献较少见)。

五、总结

“豚鱼”一词既有字面组合义(豚与鱼),也有文化引申义(象征卑微、特指河豚),并衍生出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易》及《说文解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闇主鼇禁八坊爆发性昌富长名赤膊船赤绂丹铅手定光都幙犯尾风雪交加冯玉分心挂腹浮收勒折贡官供课公约含虚盒仗惠气鹄跱教职工嘉树敬小慎微晶耀浸灰晋阳关郡公口劲酷爱快哨船旷劫类攒连溢灵庆卵盐冒妄没后木居士女弟偏疾披毛索靥评説强仕齐量扫拭视远步高摅愤水輨悚庆梭织徒倮瞎忙象齿焚身祥事萧然物外谢池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