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扎。《后汉书·董卓传》:“ 卓 自屯留 毕圭苑 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復孑遗。”
“屯留”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屯留”指驻扎,由“屯”(聚集、驻守)和“留”(停留)组合而成,表示军队或人群在某一地点聚集并停留。例如《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復孑遗。”
字义拆解
历史用例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军事驻扎行为,如东汉时期董卓军队的屯留记载,体现其历史背景与战争关联性。
现代应用
除军事场景外,也可引申为人群在特定地点等待或逗留,如车站、机场的滞留现象。
地理名称
“屯留”是山西省长治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县),位于上党盆地西侧,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人口约25.3万。其名称源于古地名,与“屯兵驻留”的历史可能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地名“屯留”的详情,可参考地方志或官方区情资料。
屯留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集结、滞留或聚集的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在某地停留或集结的情况。
屯字由屮部和川部组成。川部表示“水流”,屮部表示“横竖的木头”。屯字一共有5笔。
屯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含义始于“军队驻扎在某地,等待集结再出发”的情景。
繁体字“屯”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屯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古时候的写法是类似于"豚"的形状,表示动物“猪”的意思。
1. 他们屯留在河边,等待天亮再继续行进。
2. 军人们屯留在边境地区,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
屯留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不同的词语,如屯积、屯垦、滞留等。
屯留的近义词包括集结、聚集、停留等。
屯留的反义词包括解散、离开、迁移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