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紮。《後漢書·董卓傳》:“ 卓 自屯留 畢圭苑 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裡内無復孑遺。”
“屯留”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屯留”指駐紮,由“屯”(聚集、駐守)和“留”(停留)組合而成,表示軍隊或人群在某一地點聚集并停留。例如《後漢書·董卓傳》記載:“卓自屯留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裡内無復孑遺。”
字義拆解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軍事駐紮行為,如東漢時期董卓軍隊的屯留記載,體現其曆史背景與戰争關聯性。
現代應用
除軍事場景外,也可引申為人群在特定地點等待或逗留,如車站、機場的滞留現象。
地理名稱
“屯留”是山西省長治市的一個市轄區(原為縣),位于上黨盆地西側,總面積1142平方公裡,人口約25.3萬。其名稱源于古地名,與“屯兵駐留”的曆史可能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名“屯留”的詳情,可參考地方志或官方區情資料。
屯留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集結、滞留或聚集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物在某地停留或集結的情況。
屯字由屮部和川部組成。川部表示“水流”,屮部表示“橫豎的木頭”。屯字一共有5筆。
屯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含義始于“軍隊駐紮在某地,等待集結再出發”的情景。
繁體字“屯”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屯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類似于"豚"的形狀,表示動物“豬”的意思。
1. 他們屯留在河邊,等待天亮再繼續行進。
2. 軍人們屯留在邊境地區,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沖突。
屯留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屯積、屯墾、滞留等。
屯留的近義詞包括集結、聚集、停留等。
屯留的反義詞包括解散、離開、遷移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