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除的意思、拜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除的解释

拜授官职。《后汉书·第五伦传》:“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出 洛阳 者,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其人。”《东观汉记·邓禹传》:“追至 鄴 ,謁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寧欲仕邪?’”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奉公砥节,谢苞苴竿牘之私;守己俟时,絶传遽拜除之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除"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动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正式礼仪授予官职的行为,具体包含两个层面的解释:

一、本义解析 该词由"拜"和"除"两个动词构成并列关系。"拜"指跪拜行礼的仪式动作,《周礼》记载诸侯朝见天子需行"再拜稽首"礼;"除"在秦汉官制中特指解除候补状态正式就职,《汉书·景帝纪》有"列侯薨,遣太中大夫拜除如法"的记载。二字连用形成特定政治术语,专指通过朝廷正式仪式任命官员的过程。

二、语义流变 魏晋时期词义扩展出"接受官职"的引申义,如《世说新语》载"周伯仁被拜除尚书仆射",此处已侧重受官者接受任命的动作。唐宋时期该词逐渐被"拜授""除授"等新词替代,但在历代正史的职官志中仍作为制度术语沿用至明清。

三、语用特征 据《唐代职官辞典》考证,该词多用于四品以下中低级官员任命文书,与"册封"适用于高级官员形成等级差异。在公文语境中常与具体官职名称连用,如《宋会要辑稿》所见"拜除县令""拜除刺史"等固定搭配。

四、现代转化 现代汉语中已退出日常使用,但在历史文献整理、古代官制研究等领域仍作为专业术语存在。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历史词",建议学术写作中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拜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拜授官职,即通过正式仪式任命或授予官职。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使用场景

3.权威文献例证

4.与“拜”相关的延伸

“拜除”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术语,专指通过官方程序授予官职,与现代汉语中“任命”“委任”含义相近,但更具历史语境色彩。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东观汉记》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赏保固笔削不到的成兆才吃敲材楚囚搭截點頭之交地狭人稠短平快盹寐敦诱耳绊伐器功伐怪底寡营古健过败顾效行菴悍勇禾苗贺屯堠鼓后羿黄盖践诺枷鏁惊飙技痒儁逸炕暴姱词逵泉之诛狼奔鼠偷廊子儡亡黎农卢家内试钱龙宴窃视轻果弃农经商起租三合砂礓神谟庙筭收山顺脚团扇微详五箭险坂絃索小媳妇鰕须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