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稽的意思、订稽的详细解释
订稽的解释
稽考订定。 元 姚燧 《国子司业滕君墓碣铭》:“ 世祖 宾天, 成宗 继序,圜丘请諡,太室升祔,凡厥礼文,酌古损今,皆所订稽。”
词语分解
- 订的解释 订 (訂) ì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刼 )订。修订。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制定:订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
- 稽的解释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 计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订稽”是由“订”与“稽”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对事物进行考订、核查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籍文献记载,该词可拆解为以下两层释义:
-
单字释义
- “订”指校订、修正,如《说文解字》释为“平议也”,强调通过整理使内容准确;
- “稽”意为考核、查证,《广雅》注“考也”,侧重对事物真实性的验证过程。
-
复合词义
在《周礼·天官·小宰》中,“听称责以傅别”“听取予以书契”等记载,均体现古代制度中“订稽”的实际应用,即通过文书核对确保政令与契约的合法性。现代汉语中,“订稽”多用于学术领域,指对文献、数据等进行系统性校勘与考证,例如清代考据学派对古籍的整理即属此类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订稽”是一个由“订”和“稽”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 核心含义:稽考订定,即通过审查、考据后进行修订或确认。
- 拼音/注音:拼音为dìng jī,注音为ㄉㄧㄥˋ ㄐㄧ。
二、词义拆解
- “订”:指事先约定、安排,强调对事务的预先规划或协议。
- “稽”:意为审查、检查,侧重对已有内容的考据或监督。
- 组合后表示“通过预先安排的审查来确认或修订”,常用于文献、制度等需要考据的领域。
三、使用场景与文献例证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礼仪、制度或文献的考订,如古代官方对礼制的修订(如元代姚燧《国子司业滕君墓碣铭》中记载的礼文订稽)。
- 文献例证:
“凡厥礼文,酌古损今,皆所订稽。” ——元·姚燧(强调对礼制的考订与调整)。
四、补充说明
- 历史背景:该词在古代多用于官方对礼仪、法规的规范化流程,体现“预先审查”与“修正”的双重含义。
- 现代延伸:可引申为对计划、协议等内容的系统性核查与完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元代典籍或相关考据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百辟柏台柏子宝置鳖索惭讳倡排觇知词忏摧身碎首大难临头当魱刀削面蛾緑贰音宫居公明正大牯子含仁怀义后来之秀槐实火居道士介乘接亲静狱稽诛孔约夔卨两面印领航柳花裙路鼗门下侍郞摹楷蛲动女布旁门邪道盘查破落仆骨企户清重琼池球面镜全一盛景慎守十不寿光先生熟溜四坐天杀题塔铜山金穴秃尾尉佗五朵云无如之何霄驾习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