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倪的意思、敖倪的详细解释
敖倪的解释
亦作“ 敖睨 ”。侧目斜视。骄矜之貌。《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於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成玄英 疏:“敖倪,犹骄矜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阁下乃敖睨一世,尚友千古,非今人所可跂及。”
词语分解
- 敖的解释 敖 á 出游,闲游:“以敖以游”。 古同“熬”,煎熬。 姓。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倪的解释 倪 í 端,边际:端倪(头绪)。 弱小,小孩:旄倪(“旄”,年老, * 十岁的年纪。“旄倪”,即老幼)。 分际:天倪(自然之分际)。 傲慢:“力罢,则不能毋堕倪”。 姓。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
专业解析
“敖倪”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
核心含义:傲视;轻视
- 这是“敖倪”最核心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居高临下、不放在眼里的态度,带有明显的傲慢色彩。
- 出处与例证: 这个词最著名的出处是《庄子·天下》篇:“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这里的“不敖倪于万物”意思是“不傲视、不轻视万物”,体现了道家齐物、与万物平等的思想。
- 词义解析: “敖”本身就有“傲慢”、“轻视”的意思(如“桀骜不驯”);“倪”在这里通“睨”,指斜着眼睛看,含有轻视、小看之意。两个字组合,强化了傲视、轻视的含义。
-
引申含义:超然独立,不受拘束
- 在《庄子》的语境下,“不敖倪于万物”不仅表达不轻视,更深层地体现了道家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羁绊、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因此,“敖倪”(尤其是否定形式“不敖倪”)有时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不拘泥于世俗规范或等级差异的状态。但这种含义是其核心“傲视”义在特定哲学语境下的延伸。
-
词性:动词
- “敖倪”在句中通常作谓语动词使用,后面常接表示对象的词语(如“万物”)。
-
现代使用:
- “敖倪”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再使用,属于非常生僻的古语词。它主要出现在对古代文献(尤其是《庄子》)的研究、注释或引用中。普通词典可能不会收录,大型的历时性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会收录并解释。
“敖倪”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特别是《庄子》)的文言动词,核心含义是傲视、轻视,带有明显的傲慢意味。其最著名的用例是《庄子·天下》中的“不敖倪于万物”,表达了道家不轻视万物、追求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学思想。在此语境下,它也隐含着超然独立、不受世俗拘束的引申义。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为罕见。
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敖倪”的词义有权威收录和解释,通常释义为“轻慢,轻视”。
- 《庄子·天下》 (中华书局等出版的诸子集成或庄子校注本):提供了“敖倪”一词最原始、最重要的语境。
- 成玄英《庄子疏》 (收录于《庄子集释》等):作为重要的古注,对“敖倪”在《庄子》中的含义有阐释,如解释“敖倪”为“骄矜”或“轻视”之意。
- 王先谦《庄子集解》:另一部重要的《庄子》注释,对词义有考订。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收录古汉语常用词,对“敖倪”这类见于重要典籍的词会进行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敖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áo n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
骄矜之貌
根据《庄子·天下》记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於万物”,成玄英疏注称“敖倪”为骄矜之貌,即形容人傲慢、自视甚高的神态。
例:元·刘壎《隐居通议》中提到“阁下乃敖睨一世”,意为居高临下、轻视他人。
-
侧目斜视
部分典籍(如汉典、查字典)将其解释为“侧目斜视”,带有轻蔑或审视的意味。
二、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定义为“人才出众、卓越”,并称其源自《左传》中晋国国君敖公的典故。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敖倪”的原始含义混淆,需谨慎参考。
三、使用场景
- 古文引用: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态度,如“不敖倪於万物”(《庄子》)强调不骄矜于外物。
- 现代用法:常见于文学或学术讨论,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含义。
建议参考权威古籍(如《庄子》)或工具书(汉典)以确认具体语境下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罢废把棍册勋钗梁馋包唱令家廛人吃剑头楚都村纣答腔调娱丁赋东庄图咄嗟覆书功缌骨瘦如豺寒霭黑埴合镜横下心遑惑环卧急慌靖默濬洫空冥空枵苦僞连抱脸孤拐理职卯簿骂说莫桑比克牝户嶈嶈乾熯囷府任何人命仁圣三恶桑间善田胜妙生男育女疏苗丝篁袒露腾奔拖拉王基相欢贤媛嚣浊下眼觑鰕鱼溪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