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钱的意思、俸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钱的解释

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写作“奉钱”。《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吏繇 咸阳 ,吏皆送奉钱三, 何 独以五。”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復营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百官俸钱皆折估,而 革 父子独受实钱。” 鲁迅 《华盖集续篇·记“发薪”》:“翻开我的简单日记一查,我今年已经收了四回俸钱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钱是中国古代官员按月领取的薪俸,源于古代官僚体系的薪酬制度。《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官吏的薪金",特指按月发放的银钱报酬。该词由"俸"与"钱"复合构成,"俸"本义指官吏薪给,《说文解字》释为"禄也","钱"则指流通货币,组合后强调以货币形式发放的官俸。

在制度沿革方面,唐代开始形成完整的俸钱体系,《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官员按品级领取"月俸钱",包含基本俸禄与职田补贴。宋代实行"寄禄官"制度,俸钱构成更加复杂,涵盖本俸、职钱、添支钱等多项收入。明清时期俸钱制度趋于稳定,《明会典》详载九品十八级官员的俸银标准。

词义应用可见于古代文献,白居易《观刈麦》诗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其中"吏禄"即含俸钱之意。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判"俸钱之薄"导致官吏贪腐,印证该词的社会经济内涵。现代汉语中,"俸钱"作为历史词汇,主要用于古代职官制度研究,常见于史学著作与古典文学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

“俸钱”是古代指官吏所得的薪金,属于历史文献和诗词中的常见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法:

  1. 基本含义
    俸钱指官员任职期间领取的固定薪金,相当于现代的工资。该词在古籍中有时写作“奉钱”,属于同义异形词。例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官吏送行时以俸钱为礼金,而唐元稹诗句“今日俸钱过十万”则直接描述官员收入水平。

  2.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 俸钱发放形式多样,唐代可能包含实物与货币,如《资治通鉴》提到后唐时期俸钱“折估”发放(即折算成其他物资)。
    • 诗词中常以此体现官员生活或社会责任感,如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表达对民生问题的愧疚。
  3. 相关延伸
    该词与“俸金”“俸禄”同义,例如宋代王禹偁提到“俸钱”用于购买药品救助百姓,与“俸金”用法一致。

  4. 现代引用意义
    鲁迅在杂文中提到民国时期“收俸钱”,以诙谐方式影射当时薪资发放的拖延现象,扩展了词义的语境应用。

总结来看,“俸钱”是古代官员经济待遇的核心词汇,兼具历史制度考证与文学表达功能,可通过具体文献与诗词进一步体会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爱女奥妙无穷阿修罗柏叶傍依悲商背影儿逋慢猜险苍岑産乳尘凡崇竦喘鸣躭心剟材黩武发节肥甘轻煖锋车凤池研分移富二代高驮细马衡命毁疵急急巴巴精手爵踊巨人长德连常连理里勾外连遛马绺子离席梨园子弟卖给美材鸣不平冥藏闵惜磨问佞兑嵌花前拒浅声侵陵上半年痁语圣胤赊市手命水嬉松谷庵玩艺儿五梁冠襐饬襄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