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摄提格的意思、摄提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摄提格的解释

岁阴名。古代岁星纪年法中的十二辰之一。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寅年。《尔雅·释天》:“太阴在寅曰摄提格。”《史记·天官书》:“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司马贞 索隐:“太岁在寅,岁星正月晨出东方。 李巡 云:‘言万物承阳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参阅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三编第十一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摄提格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岁星纪年体系的专用术语,属“十二岁名”之一,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寅”。《尔雅·释天》记载:“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其名称源于古人对木星(岁星)运行周期的观测。从词义构成分析,“摄提”为星官名,指北斗七星中柄部指向寅位的方位标志;“格”通“至”,表示岁星到达特定天区的节点。

在《史记·天官书》中,摄提格被定义为木星运行至东方苍龙七宿的“斗宿”与“牛宿”之间的纪年标识,反映了先秦时期以星象定四时的天文观。汉代《淮南子·天文训》进一步将其纳入“十二岁名”系统,与“正月建寅”的历法制度形成对应关系,成为后世干支纪年中“寅年”的别称。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亦有体现,如屈原《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一句,王逸注称“摄提”即摄提格岁名,印证了战国时期楚地对该纪年法的使用。现代汉语研究中,摄提格被视为古代天文与语言学交叉研究的典型案例,其构词法折射出汉语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衍化的历史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摄提格是中国古代星岁纪年法中的年名,主要用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纪年原理
    摄提格是岁星纪年法中的名称,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寅”。该纪年法通过假想天体“太岁”与木星(岁星)反向运行,当木星位于丑位时,太岁位于寅位,此年即称“摄提格”。

  2. 与干支纪年的对应
    在干支纪年中,摄提格对应寅年,属相为虎,太岁方位在东北。例如屈原《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即指他生于寅年正月。

  3. 历史演变与文献记载
    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天》:“太阴在寅曰摄提格”,后《史记·天官书》进一步说明其与北斗指向的关系。该纪年法后来逐渐被干支纪年取代。

  4. 读音争议
    多数文献标注读音为“shè tí gé”,但有观点认为根据词源应读“niè tí gé”,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判断。

注:若需进一步了解岁星纪年法的完整十二辰名称或历法演变细节,可参考《中国天文学史》等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败井颓垣邦统襃后迸泻不揣冒昧巢居子充箱储跱打么诃电滚子地胆斗阋肚兜祋殳恩格斯恶食翻録法司风虔分缘钩铬汉案户蘅皋鸿教活泼剌剪僇鲛人计不返顾解交精打细算惊悚旧洿咎责口论雷坛力臂栗栗马列厖大面如土色穷当益坚七十二贤全个仁决税基酸风俗话夙命踏蹄恸怀偷媚取容外甥亡日闲串湘剧乡梓咸茎狭小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