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籸盆的意思、籸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籸盆的解释

(1).指以麻籸为燃料的照明火盆。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镣炉》:“本为此灶,止以燃火照物,若今之生麻籸盆也。”

(2).又旧俗,岁时送神或祠祭、燕设,燃火于门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谓之籸盆,燃料不限于麻籸。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籸盆照耀,有同白日。” 宋 刘昌诗 《芦蒲笔记·籸盆》:“今人祠祭或燕设,多以高架然薪照庭下,号为生盆,莫晓其义。予因执事合宫,见御路两旁火盆皆叠麻籸,始悟为籸盆,俗呼为生也。”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七:“《岁时杂记》:‘元日作蕡油烛,以麻籸浓油如庭燎,律有油籸之文,今籸盆是也。’按《月令通考》:‘除日送旧神,焚松柴,谓之籸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籸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1. 字义解析与基本含义

    “籸”(shēn)指碾磨谷物后产生的碎屑,如米糠、麦麸等;“盆”即容器。合称“籸盆”,字面指盛放粮食碎屑的盆状器具。其核心含义特指中国古代除夕或祭祀时用以焚烧松木、竹条等材料,并加入油脂(如麻籸)助燃的火盆或燎炬,是驱邪祈福的重要民俗器物。

  2. 民俗用途与功能

    籸盆主要用于传统节庆(尤其是除夕守岁)或祭祀仪式中:

    • 驱邪避秽:燃烧时产生光亮与烟雾,古人认为可驱逐“疫鬼”、净化环境。
    • 祈福迎祥:象征辞旧迎新,祈求新年平安顺遂、五谷丰登。
    • 照明取暖:在夜间仪式中提供光源与热量,烘托节日氛围。
  3. 历史记载与文化背景

    宋代文献《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了除夕宫廷与民间焚烧籸盆的盛况:“(禁中)爆竹山呼…又焚籸盆于庭中”,反映了其在宋代已成为重要的年俗。明清时期延续此俗,多置于庭院或街巷,火光通宵达旦,象征“旺气冲天”。其材质早期多为陶盆、铁盆,后亦泛指大型篝火装置。

  4. 文化象征意义

    籸盆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承载了农耕社会对火崇拜的遗存,体现了古人通过“火”沟通天地、禳灾纳吉的原始信仰。其焚烧行为蕴含了人们对自然力的敬畏及对美好生活的集体期盼,是中华年俗文化中“火”元素的典型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籸盆"词条释义
  2. 中华博物网《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对除夕燃籸盆的图文考释
  3. 《东京梦华录·卷十·除夕》(孟元老著)原文数据库
  4.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岁时节日》(中华书局)关于火崇拜与年俗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籸盆”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祭祀用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在除夕、送神仪式或重要祭祀活动中,用于焚烧松柴、麻籸(油料作物残渣)等燃料的火盆,兼具照明与祈福功能。

二、用途与象征

  1. 祭祀功能
    主要用于除夕祭祖、送神仪式,焚烧时产生的火光象征驱邪纳福,营造“旺盛之相”。
  2. 节日照明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元宵节时“籸盆照耀,有同白日”,说明其作为大型照明工具使用。

三、燃料与演变

四、文献记载

五、字形与读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内容,可参考《东京梦华录》《演繁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按板班加西笨手笨脚博士买驴参寥承欢膝下承绪雠柞传坐打点点将録堆聚返死斧遂抚心各行各业观花植物关郡孤傲不群故姑鸿丽昏镜重磨将来绛绡交媟及第花揭箧担囊九惠咎愆巨髦夸众擂槌醴酒緑雾谩说谋身闹喳喳闝客平道辟陷旗脚期集所轻口轻舌容华瘦香娇输估私事官雠堂廉洮靧挺押彤宫童叟无欺团坐顽俗委杖象局乡陌咸解秈米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