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身体力行的意思、身体力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身体力行的解释

[make good earnestly;earnestly practise what one advocates] 亲自勉力实践

但不能身体力行,则虽有所见,亦无所用。——明· 章懋《答东阳徐子仁书》

详细解释

《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后以“身体力行”谓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明 章懋 《答东阳徐子仁》:“合而观之,皆可得其要矣。但不能身体力行,则虽有所见,亦无所用。”《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门生父亲平日却是认定一片性情,一团忠恕,身体力行。” *********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这种‘服务精神’成为集体的产物或遗产,而身体力行于不自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身体力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ēn tǐ lì xíng,其核心含义是亲身体验并努力实践,强调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主张或理念。

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不仅用言语表达观点,更以亲身行动去实践和证明。例如领导者提出要求后,自己率先执行,即为“身体力行”。

  2. 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
    • 后与《礼记·中庸》中“力行近乎仁”结合,形成完整成语,强调实践与仁德的关联。
  3. 用法特点

    • 词性:联合式结构,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语境:多用于描述领导、榜样人物的实际行动,或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4. 近义词与对比

    • 以身作则:侧重以自身行为树立榜样。
    • 事必躬亲:强调亲自处理事务,但未必包含“倡导理念”的意味。
  5. 例句与应用

    • “他提出环保理念后,身体力行参与植树活动。”
    • 明代章懋《答东阳徐子仁书》:“但不能身体力行,则虽有所见,亦无所用。”

“身体力行”不仅要求理念的倡导,更注重通过行动验证和推动,是中华文化中“知行合一”思想的典型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二

身体力行

《身体力行》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指实际行动实践,不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理论或宣扬。拆分为三个部首:,共计12个笔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为政》一章中,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者,小人也。”这里的“行”即代表着实践行动的含义。在日常使用中,我们用“身体力行”来强调做事要脚踏实地,言出必行。

在繁体字中,拼写为「身體力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字形中的「⺼」代表着“身”,「力」依然保留原字形,「⾏」由于古代字形不再广泛使用,写作「行」。所以古时候的写法为「⺼⼒行」。

例句:

1. 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有好的策略,更要身体力行,亲自去实施。

2. 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领导者,总是率先垂范,鼓舞着团队成员。

组词:

1. 身体力行之人

2. 身体力行的精神

3. 以身作则

近义词:

1. 言行一致

2. 言出必行

3. 具体行动

反义词:

1. 口是心非

2. 空谈误国

3. 言不及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