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剩水残山的意思、剩水残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剩水残山的解释

[left over rivers and remains of mountains] 残破的山河。指沦亡或经过变乱后的国土。亦作“残山剩水”

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明· 王璲《题赵仲穆画》

详细解释

语本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剩水,指人工池塘;残山,指假山。后多以“剩水残山”指山河残破的景象。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疎梅,料理成风月。” 元 杨维桢 《夜行船·吊古》套曲:“可惜剩水残山,断崖高寺。” 清 徐开任 《赠王太常烟客》诗:“挥毫欲写 云林 意,剩水残山不忍看。” 邵瑞彭 《北行杂诗》:“零欢断恨堂堂去,剩水残山得得来。”


谓零散的山水;残破的河山。常指经外来势力蹂6*躏的土地、景物。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落花飞絮成春梦,賸水残山异昔游。” 清 叶廷琯 《序伯索题所藏侯记原先生云都十七郎官印》诗:“賸水残山此逸才, 秬园 遗址亦蒿莱。” 魏家骅 《<徐州二遗民集>序》:“读二老遗集,其殆以贞臣烈士之苦心,收賸水残山之餘烬者乎。”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剩水残山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是汉语成语,原指人工营造的山水景观,后多比喻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或自然山水经人工雕琢后的残余片段。其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本义

    指人工开凿的池塘、堆叠的假山等园林景观的残余部分。

    来源: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后世以“剩水残山”暗喻山河破碎之境。

    参考:《汉语大词典》"剩水残山"词条

  2. 引申义

    特指战乱后残存的国土或衰败的自然景观,含悲凉、沧桑之感。

    例: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以“剩水”“残山”暗喻安史之乱后的凋敝山河。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文化内涵


三、权威典籍佐证

  1. 《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剩水残山:指人工山水景物的残余。后多形容国土分裂、山河残破。”

    链接: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官网词库

  2. 《辞源》(修订本):

    “剩水残山:谓人工开凿之山水景物。亦喻残破的江山。”

    来源:中华书局《辞源》第三版,第3421页。


四、现代用法示例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并援引文学、艺术史经典例证,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剩水残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残破的山河,多用于形容亡国后或经历战乱、变乱后的国土景象,也可比喻未被完全消除而遗留下来的事物。该词为中性色彩,常通过自然景物的残缺表达对家国变迁的感慨。


2.出处与演变


3.用法与语法


4.例句与语境


5.文化意义

该成语不仅描绘自然景观的残缺,更承载了历史兴亡的厚重感,常见于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用以寄托对故国的哀思或对时代动荡的反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引用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杜甫、辛弃疾等诗人的原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宝赆薄酌八一通粉秉烛夜游殡仪馆禅庭茶旗打乱对隙飞电改塞高足个事过承海罗厚待黄白彗泛画涂积厚流光金箍子集团购买力君主政体崆峒叟馈运括辣老而不死是为贼两立连系厘降例竟门率健秘机魔道目意鸟喙蟠结铺家樵隐七情六欲求教诎体屈笮梢天审知示知收货绥服坦克车陶远宛雏微课文修武备箱笈相沿纤介之失险些现形泄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