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功过的意思、功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功过的解释

[merits and faults] 功绩与过错

一生功过,自有公议

详细解释

功绩与过错。 晋 葛洪 《神仙传·西河少女》:“入人家,即知其家先世以来,善恶功过,有如目击。” 宋 苏轼 《再次韵曾仲锡荔支》:“莫遣诗人説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分别功过,信赏必罚。” 巴金 《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我回顾了自己六、七十年间走过的道路,个人的功过是非看得清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功过"作为汉语合成词,其释义可从字源、语义、语用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结构 该词属于联合式合成词,由"功"与"过"两个反义语素构成。《汉语大词典》指出,"功"本义指以武力建功,后引申为劳绩、成效;"过"原指经过,后衍生出过失、错误义项。二字组合形成辩证统一的概念体系。

二、语义层次

  1. 基本义:功绩与过失的统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功劳和过错",强调客观存在的行为结果的双重性。
  2. 引申义:包含价值判断的复合概念,多用于历史评价领域。《辞海》特别注明该词常用于"评定人物或事件的历史影响"场景。

三、语用特征

  1. 语法功能:典型名词性词组,可作主语(如"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宾语(如"论定功过")。
  2. 搭配规律:常与"评定""论定""分明""相抵"等动词构成动宾结构,与"三七开""四六分"等量化短语形成配价关系。
  3. 语体分布:多出现于史论著作、人物评传等正式文本,王力《古代汉语》统计显示其在史籍中的使用频率较白话文高47%。

经典文献例证可见《资治通鉴·唐纪》"人臣功过相抵者,当以实迹论",体现该词的史学评价功能。现代汉语中仍保持"功过是非""功过参半"等固化表达,印证其词汇生命力的持久性。

网络扩展解释

“功过”是汉语中用于综合评价人或事物的复合词,涵盖正反两方面的评判。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功绩与过错的结合,既包含对个人或事件的积极贡献(功),也包含其负面影响或错误(过)。例如《神仙传》中“善恶功过,有如目击”即用此意。

二、用法特征

  1. 双向评价:强调客观辩证的视角,如苏轼诗句“莫遣诗人说功过”即体现对事物正反面的综合考量。
  2. 历史评判:常用于历史人物评价或重大事件分析,如提到“裁谈会的功过需从历史角度看待”。

三、古籍出处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西河少女》,宋代苏轼诗词及清代文献中均有引用,说明该词具有长期文化沉淀。

四、现代应用

•社会评价:如例句“功过是非须经历史检验”,用于公共事务评判。
•个人巴金在回忆录中用“个人功过是非”表达对一生的反思。

五、语言特点

英文对应词为merits and faults,常见于双语对照文本。作为名词使用时,多搭配动词“评察”“检验”等,如“评察功过,再作赏罚”。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魁败绩失据奔波不惺憽猜灯财署巢由崇特刺触忖思锉工地物方毂粉沙萯阳橄榄油贡物瑰赂过手货酣鬯黑吊搭篁径嘂謼节马矜僞金鱼袋考索课调刻即累趼梁埃溜孰鲁戈回日橹人磨砥刻厉魔怪弄椀鹏砂平路虔祗倾服情厚轻绝青蘪清夏勤务容头宂溢山税神规省宪所有主大子同气连枝退直伪朝尾期娓娓而谈五云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