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rits and faults] 功绩与过错
一生功过,自有公议
功绩与过错。 晋 葛洪 《神仙传·西河少女》:“入人家,即知其家先世以来,善恶功过,有如目击。” 宋 苏轼 《再次韵曾仲锡荔支》:“莫遣诗人説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分别功过,信赏必罚。” 巴金 《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我回顾了自己六、七十年间走过的道路,个人的功过是非看得清楚。”
“功过”是汉语中用于综合评价人或事物的复合词,涵盖正反两方面的评判。以下是详细解析:
指功绩与过错的结合,既包含对个人或事件的积极贡献(功),也包含其负面影响或错误(过)。例如《神仙传》中“善恶功过,有如目击”即用此意。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西河少女》,宋代苏轼诗词及清代文献中均有引用,说明该词具有长期文化沉淀。
•社会评价:如例句“功过是非须经历史检验”,用于公共事务评判。
•个人巴金在回忆录中用“个人功过是非”表达对一生的反思。
英文对应词为merits and faults,常见于双语对照文本。作为名词使用时,多搭配动词“评察”“检验”等,如“评察功过,再作赏罚”。
《功过》是一个成语,意指功绩和过错。它表示一个人的行为或事情的正面和负面方面。
《功过》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力」和「言」。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功过》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四年》这本古籍中。它用来形容人的善恶行为和功过。
《功过》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功過」。
古时候的《功过》有多种汉字写法,如「功罪」、「因果」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过》逐渐成为了较为常见和通用的写法。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很多功过。
每个人都有功过,重要的是能从过错中吸取教训。
功过差距、功过相抵、功过具足、功过济济
得失、善恶、善过
功绩、美德、正果
常祭吹魂大街大男小女宕涤倒坏倒爷钓几东床娇客东鳞西爪独脚戏仿徨失措发题飞洒风鉴腐髊父母官覆讯耕云播雨诟谇谣诼扢搭魧鱼子湖海奸侠简逸鸡牕界分届止旌罕金盆炯尔棘院朘剥锯架骏犇刻时刻责龙篆轮軿内局内陆国排涝牉合潜邸碛卤奇突遒然屈己上游绍祚石坎十钱主簿侍卫官算命酸枣退滩瓦兽袜统歇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