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魁颀的意思、魁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魁颀的解释

高大。 元 姚燧 《有元故少中大夫淮安路总管兼府尹高公神道碑》:“公躯干魁頎,风度凝远。”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吏科都给事中 樊景瞻 ,仪状魁頎,应对捷给。” 清 龚自珍 《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 陈朝玉 ﹞稍长,衎然魁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魁颀”是由“魁”与“颀”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罕见的书面用语。根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的解释,该词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词义溯源

“魁”本义指头大柄长的汤勺,《说文解字》释为“羹斗”,引申为高大、杰出之意,如《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始以薛公为魁然也”。“颀”原指谷物穗长,《说文》注“头佳貌”,后专指人体修长,《诗经·卫风》有“硕人其颀”的用例。二字组合后,强化了高大修长的语义特征。

二、核心释义

该词具有双重含义:

  1. 形容人体型高大挺拔,如《宋史·李显忠传》载“显忠魁颀骁勇”;
  2. 引申指事物形态的雄伟修长,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稿》称古松“枝干魁颀,势若虬龙”。

三、使用特点

作为联合式复合词,“魁”侧重横向的壮硕感,“颀”强调纵向的修长感,形成立体化的形象描摹。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及文学作品,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特定语境下的艺术化表达。

(注:相关释义参考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因版权限制无法提供电子版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正规学术数据库查询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魁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í qí,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体态或外貌特征。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高大”,多用于描述人物身形挺拔、气度不凡的状态。例如元朝姚燧《高公神道碑》中“公躯干魁頎,风度凝远”,即通过该词凸显人物高大威严的形象。

  2. 构词解析

    • 魁:本义为“首领”或“高大”,引申为突出、壮硕;
    • 颀:原指修长,常形容身姿挺拔。二者组合后,既强调体格的高大,又隐含仪态端庄之意。
  3. 文献例证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如明代尹直《蹇斋琐缀录》描述官员樊景瞻“仪状魁頎,应对捷给”,清代龚自珍则用其刻画人物陈朝玉“衎然魁頎”,均体现对人物气质的褒扬。

  4. 使用场景
    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由于该词较为生僻,建议结合具体古籍上下文进一步理解其细微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标鲜仓英长企称情床帐打喳喳滴水难消耳报芳冽放漫风绩逢遇改订公厘汞齐恭养怪险棍团过耳风闳襟弘远火耕水种笺诉焦劳介绍信几会惊流军务旷澹列曹廪庾理刑洛荒民功磨盾没收煞凝洁凝乳评介千社倾低青光当伤悴山郎诗彩试电笔石密失日手梢霜皮烁德夙德塔尔寺题头投充脱活餧饲温文悉达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