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地泣鬼神的意思、惊天地泣鬼神的详细解释
惊天地泣鬼神的解释
天地震动,连鬼神也感动得流泪。形容非常惊人和感人。《红旗飘飘·编者的话》:“在我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上,有着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花城》1981年第5期:“一切都好像很简单,很平易,并不像他原来所想象过的那样惊天地泣鬼神。”
词语分解
- 惊天的解释 形容声势浩大。 清 张问陶 《下新滩》诗:“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 广陵 潮。” 萧红 《桥·离去》:“白色的潮呵!惊天的潮呵!拍上红日去了!”
- 泣鬼神的解释 使鬼神为之感泣。极言感人之深。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诗泣鬼神,宝气半腾 吴 练;文搜丁甲,精芒全烁 秦 金。” 清 陈梦
专业解析
“惊天地,泣鬼神”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迹、精神或力量极其伟大、震撼,达到了感天动地、使鬼神悲泣的程度。其核心在于强调某种行为或情感的超凡脱俗和惊天动地。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 字面释义与结构分析
- 惊天地: “惊”,意为震动、使吃惊。“天地”,指宇宙、自然界。合起来意为“使天地都为之震动、吃惊”。
- 泣鬼神: “泣”,意为哭泣、使哭泣。“鬼神”,泛指超自然的存在(神灵鬼怪)。合起来意为“使鬼神都为之感动落泪”。
- 整体结构: 这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通过“惊”和“泣”两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使…泣),将影响的对象从现实的“天地”扩展到超自然的“鬼神”,层层递进,极言其影响之深广、效果之强烈。
二、 深层含义与用法
- 形容事迹或功业极其伟大、非凡: 指某人或某群体的行为、成就、贡献等超越了常人的范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足以震动自然界和超自然界。例如:“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其壮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 形容情感或精神极其强烈、真挚: 指某种情感(如悲愤、忠诚、仁爱)或精神(如牺牲精神、奋斗精神)达到了极致,足以感天动地,令鬼神动容。例如:“她对病重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那份孝心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形容艺术感染力极其强烈: 指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极为深刻动人,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情感,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 强调夸张与极致的修辞效果: 该成语本身就是一种极度夸张的表达方式,旨在通过想象中天地鬼神的反应,来突出强调所述对象不同凡响的程度。
三、 权威性参考来源
该成语的释义和用法在权威汉语辞书中均有明确记载: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惊天地,泣鬼神”的解释为:“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非常感人。” (ISBN: 978-7-100-12450-8)
-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 收录该词条,释义强调其“形容声势浩大或感人至深”。 (ISBN: 978-7-101-07125-0)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虽未单独收录此成语,但在相关词条(如“惊”、“泣”)的释义和用例中,体现了其构成语素的核心含义及组合后的夸张表达效果。 (ISBN: 978-7-5326-4801-4)
四、 经典文学佐证
该成语及其蕴含的精神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或体现: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 “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是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所以我是不去的。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其实也并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蒂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此段文字虽未直接出现该成语,但鲁迅笔下所记述的柔石等革命青年为理想牺牲的事迹本身,正是‘惊天地,泣鬼神’精神的写照,常被后世引用此语评价。)”
-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中描绘的战争惨烈景象和生离死别的巨大悲痛,其感染力正体现了“泣鬼神”的意境。)
网络扩展解释
“惊天地泣鬼神”是一个形容事件或行为极其震撼、感人的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
该成语字面意为“使天地震惊,让鬼神哭泣”,比喻某事物或行为具有超乎寻常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常用来形容英雄壮举、伟大事迹或极度悲壮的情感。
-
出处溯源
- 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汪琬《烈妇周氏墓表》:“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
- 现代用例见于《红旗飘飘》对革命事迹的形容:“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
-
用法与语境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褒义语境,如:“这场救援行动堪称惊天地泣鬼神。”
- 常见于历史叙述、文学创作中,强调精神力量的伟大(如提到“冲击波将惊天地泣鬼神”)。
-
近义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惊天动地”“感天动地”,但本成语更突出跨越自然界的震撼效果。
补充说明:该成语为联合结构(“惊天地”+“泣鬼神”),中性色彩,近代逐渐演化为侧重正面褒扬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鞴鹰并闻比如簸粃蚕池成局鹑纬出芽词汇学獃悍当路子担雪填河点佥梵磬犯言直谏公帑骨灰韩蝶火旻忽易将助监临自盗监视器骄亵进逼镜饰进说咎悔倦目絶命辞裂裳衣疮岭岗买好谬工南梁拿印把儿蹑电朴戆跄捍前哨战气不过琪瑰情犯轻霄绮习遶束少小沙汰舍经从权受责隋炀帝体气頽靡脱易惟利是视文武火五色水团下发效技惜寸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