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署的意思、乌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署的解释

古代御史台的别称。 唐中宗 《授杨再思检校左台大夫制》:“佇因献替,兼肃权豪。宜分务於鸞扃,俾效能於乌署。”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察院》:“ 唐中宗 制乌臺峻秩。又云‘俾效能於乌署。’”参见“ 乌府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特殊称谓,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御史台的别称。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文献,因御史官署内多植柏树,常有乌鸦栖息筑巢,故以"乌"代称其机构。这一命名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以物喻事"的语言特色,例如《通典·职官六》中记载:"御史台,汉谓之兰台,亦曰乌台",侧面印证了该机构与乌鸦的关联性。

从构词法分析,"署"指办理公务的机关,《说文解字》释为"部署,有所网属",强调其行政职能属性。而"乌"作为修饰语,既包含乌鸦栖居的自然特征,又暗含监察官员"黑衣肃穆"的服饰特点,《唐六典》载"御史冠獬豸,服青绶",其深色官服与乌鸦羽色形成意象关联。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见于描述监察制度的诗文,如宋代梅尧臣《闻临淄公薨》中"霜落乌署寒,月照金波冷"之句,即以"乌署"代指御史机构,营造肃穆氛围。现代《辞源》修订本将其列为历史官制术语,特指唐至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

网络扩展解释

“乌署”是古代对御史台的别称,主要用于文献记载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乌”(乌鸦)和“署”(官署)组成,代指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纠察官员,类似现代的监察部门。

  2. 历史渊源

    • 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常有乌鸦栖息,故称“乌府”或“柏台”。
    • 唐代逐渐衍生出“乌署”“乌台”等称谓,如唐中宗《授杨再思检校左台大夫制》中明确提到“乌署”。
  3. 文献例证
    清代梁章钜《称谓录·都察院》记载:“唐中宗制乌台峻秩,又云‘俾效能於乌署’”,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用法。

  4. 关联词汇
    类似称谓还有“乌台”“柏台”“宪台”等,均指向御史台的职能或建筑特征。

总结来看,“乌署”是唐代对御史台的雅称,其命名与御史台的历史环境及职能密切相关,常见于官方文书及史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碍断半蟾褊局参宥尝汤戏称伏齿穉传布传箭出敌不意弹冰钉鞵断定独辟蹊径繁聚工蜂公衙龟钮规箴孤嫠寒蝉僵鸟昏髦惑溺活现世架板简板对箭房讲价钱驹阴刊大阃寄灵夕泥濜拗拢盘盏前街后巷旂常亲指缺位热痒痒山水衲慴惧神差鬼使牲口棚省力神功时霎世英受胙税捐悚跂锁屑忐上忑下填阬满谷喂料瓮天五供校缗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