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监的意思、设监的详细解释
设监的解释
安放盛水的大盆。监,通“ 鑑 ”。 唐 韩愈 《明水赋》:“夜寂天清,烟消气明,桂华吐耀,兔影腾精。聊设监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
词语分解
- 设的解释 设 (設) è 布置,安排:设立。设置(a.设立;b.安装)。设宴。 筹划:设计。设法。 假使:假设。设或。设身处地。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监的解释 监 (監) ā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监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
专业解析
“设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在中国古代官制语境中使用,其核心含义是指设立监察性质的官职或机构,通常带有临时性、专项性的特点。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辞书和史料对其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设监”指设置监察官员或监察机构,用以监督特定事务、官员或区域。其中:
- “设”:意为“设立、设置”。
- “监”:指“监察、监督”,也指承担此职责的官职或机构(如监司、监官)。
二、历史背景与具体职能
该词多见于宋代及以后文献,尤其与地方治理、军事监督相关:
- 临时监察职责:常指朝廷为处理专项事务(如巡视地方、督办军务、考察吏治)而临时委派的监察官员。其权力直接来源于中央,具有较强独立性。
例:《宋史·职官志》中记载朝廷为巡查地方吏治或赈灾而“设监”督察。
- 军事监督:在军队中设置监军,监督将领军事行动,确保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此类“监”常由文官或宦官担任。
例:明代宦官常被“设监”于边军,代表皇帝监督统帅。
- 地方行政监察:指设立路、州等层级的常设监察机构(如宋代“监司”),负责监督辖区官员、刑狱、财政等。
例:宋代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官职均属“监司”,是中央“设监”管控地方的重要制度。
三、应用场景
- 行政管控:朝廷通过“设监”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防止渎职或割据。
- 军事制衡:通过监军制度制约将领权力,保障中央军令畅通。
- 专项治理:针对特定事件(如大案审理、工程营造)临时设立监察职衔。
四、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设监:设置监察官吏。”
(释义强调其监察职能的本质)
- 《辞源》(商务印书馆):
“监:官名。……如监司、监军。”
(从官职角度解释“监”,为“设监”提供词源依据)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监司:宋代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等官的统称。掌监察各州官吏。”
(具体说明宋代“设监”的典型形式与职能)
参考文献来源说明
- 《汉语大词典》: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辞典,收录词条涵盖古今用法,释义权威。
- 《辞源》:专注古汉语与文史典故的工具书,侧重考释词源与历史语义。
- 《中国历史大辞典》:系统阐释中国历史制度、事件、人物的专业辞书,由史学专家编纂。
(注:因古籍原文及专业辞书无直接在线公开链接,来源标注依据实体出版物权威性,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设监”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现代常用义)
- 基本含义:指设立监察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 详细解析:
- “监”作名词指监察机构,该词强调通过建立监管体系来保障组织运行。
- 常用于描述政府、企业等组织内部建立监督机制的行为,如“设监防腐败”。
- 使用场景:
▶ 例1:政府部门设监规范市场秩序
▶ 例2:企业设监确保生产安全
二、古汉语中的特殊用法(较少见)
- 原义溯源:
- “监”通“鑑(鉴)”,指盛水的大盆或铜镜。
- 出自唐代韩愈《明水赋》:“聊设监以取水”,描述古代祭祀时摆放器皿取水的仪式行为。
- 字义拆分:
注:现代语境下一般使用第一种含义,第二种属于古文特殊用法。具体释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如涉及管理制度取前者,若描述器物摆放则取后者。
别人正在浏览...
卑职变眚比类从事搏获车到山前必有路乘处处馆除陌蛓毛虫大魁天下担饶玎琅短视顿伏番窠倒臼法云趺跏辐解扶生福田院垢面蓬头勾描过半数回归热迦师错节粉麂鹿径行禁制乩语开袪况施老蚕作茧炼油厂蟒服孟母三迁梦中説梦匹练凭陵齐敬骑鲸鱼棋名青春旗织阙殆肉色盛王石榜矢死不二陶侃之僻铜钞同雠外汇券危在旦夕污毁下吧硝化笑眯虎洗荡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