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谈论梦中的事。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餘却有餘。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説梦两重虚。”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苏子由初谪高安》:“方与 洞山老师 説梦,子来亦欲同説梦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对人説梦,説听皆痴。”
2.说梦话。引申为说昏愦的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每见追论此事,即愀然嘆曰:外廷疑揣者多,大家説梦,志在求胜,朋挤异己,虽诬及宫闈,所不惜也云云。” 清 陈天华 《猛回头》:“这些话,好一比,犹如説梦。”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説梦(shuō mèng)
“説梦”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动词“説”(同“说”,意为讲述)和名词“梦”(指睡眠中的幻象)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讲述梦境中的内容或经历。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用法展开分析:
字面本义
指人在清醒后向他人描述睡眠时所做的梦。例如:“晨起向友人说梦。”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引申义:比喻虚妄不实的言论
因梦境本身虚幻缥缈,故“説梦”常被引申为谈论空想、荒诞之事,含贬义。典型用例为成语“痴人说梦”,讽刺不切实际的言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文学典故
北宋苏轼《东坡志林》曾以“痴人说梦”讽喻脱离现实的空谈:“僧伽龙朔中游江淮……人问其故,曰:‘彼说梦者,如蝇污食,不若默然。’”此典故强化了“説梦”的贬义色彩。
哲学与心理学关联
古代典籍如《庄子·齐物论》提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将梦境与现实辩证联系,使“説梦”成为探讨虚实界限的哲学命题。现代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亦将“述梦”视为解析潜意识的途径。
“昨夜梦魇,今晨犹心悸,遂向家人説梦。”
“未调研便妄言市场趋势,无异于痴人说梦。”
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 中华书局.
庄子. 《庄子·齐物论》. 中华书局.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译林出版社.
在线资源:
关于“説梦”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字面释义
“说梦”由“说”与“梦”组合而成。其中“梦”指睡眠中产生的幻象(),而“说梦”本义为谈论梦境中的事,例如诗句“梦中说梦两重虚”(唐代白居易《读禅经》)即用此意。
引申含义
“梦”字在甲骨文和小篆中均与睡眠场景相关,字形包含“宀”(房屋)、“爿”(床)等元素,体现夜间模糊的感官体验。此造字逻辑进一步佐证了“说梦”与虚幻、非理性表达的关联。
如需更深入的语言学分析,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白日绣衣八仙北寺塔奔巴碧澄澄鄙缪秕政禅袍弛仗春缬待漏院打嘴现世点取雕世敌我矛盾豆芽遁迹潜形伐炭匪辟愤满伏案赶山荷钱鹤驭红霞米呴犁湖昏僝豁怀僵胔接见儆戢集宁诀厉橛头船老大儿鸣鸠奶媪囊封攀林窍窦遒绝遒丽秋熟桑经声讯台盛筵食箪浆壶松木板琐伏沓合堂断通官土满违材问安乌爨弄险坂详究咸水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