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国家发行的一种借券。《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 马非百 新诠:“轨符谓合於客观需要之适量借券……其非国家所发行者则不谓之‘轨符’,而但言‘符’。”
“轨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经济术语,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轨符指古代国家发行的官方借券,主要用于调节财政或经济需求。其名称中“轨”指符合规范,“符”代表凭证,强调其官方性和规范性。
轨符可能用于调节国家财政收支,例如在税收不足时发行借券以平衡经济,类似现代国债的雏形。其设计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经济调控的早期探索。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管子》原文或马非百的《管子新诠》。
《轨符》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用于标记、记录、表示轨迹的符号。
《轨符》的部首是车(chē),总笔画数为十。
《轨符》这个词的来源有两方面:轨和符。轨源于“车轨”,表示车辆行走的路径;符指用于表示某种事物的标记符号。
《轨符》的繁体字为「軌符」。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轨符》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是通过车和符这两个部首组成。
1. 我们需要用轨符来记录这个物体的运动轨迹。
2. 这幅古画上有许多奇特的轨符,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3. 他利用轨符制作了一张详细的地图,帮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1. 轨迹(guǐ jì):指物体运动时在空间中留下的路径。
2. 符号(fú hào):指用作标志或表示的符号。
3. 轨道(guǐ dào):指地面或空间中特定的车辆或物体行驶的通道。
4. 轨迹球(guǐ jì qiú):一种用于记录和跟踪物体运动轨迹的设备。
轨迹、路径、行程
消失、离开、遗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