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抵掷的意思、抵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抵掷的解释

投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是时蝗虫起,岁旱无穀,从官食枣菜”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 晋 左思 《娇女》诗:“红葩掇紫蔕,萍实骤抵掷。”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鳧忽蹣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抵掷”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未被收录为规范词条,其构成可拆解为“抵”与“掷”的语义组合。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单字的释义:

  1. 抵:①支撑,如“抵住门框”;②抵消,如“收支相抵”;③抵押,如“抵债”。
  2. 掷:抛投,如“投掷”“孤注一掷”。

组合后“抵掷”可理解为通过投掷动作实现抵消或抵抗的行为,常见于古汉语或方言语境。例如明代《醒世恒言》中“抵掷金银”描述以财物抵消债务,清代《聊斋志异》中“抵掷刀剑”指用武器对抗攻击。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无独立词条,但可通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对“抵”“掷”的训诂互证其历史用法。现代普通话中建议优先使用“抵挡投掷”“抵消抛掷”等规范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抵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为投掷,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古籍用例

  1. 《三国志》注引《魏书》
    记载“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指民众用投掷物品的方式攻击官员。
  2. 左思《娇女诗》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描绘抛掷萍实(一种果实)的情景。
  3. 苏轼《艾子杂说》
    虚构的鸭子抱怨“抵掷之苦”,比喻被抛掷的遭遇。

使用特点

补充说明

“抵”在古汉语中可表“击、触”,与“掷”组合后强化了动作的力度和方向性,与单纯“投掷”相比,更强调动作的主动性或对抗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近义词分析,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覈白甚百身莫赎白足禅僧鄙朴不就不可更新资源才高识远长行催徵淡辞倒箱登簿东山之府都抹耑家反庸冯垣伏波公使光明盐故记还麾寒痹后族滑突驾犂嘉士及瓜尽如所期浸微浸消鹫岩菌阁剧戏犒牛鹂黄凌忽骂大街麦饭豆羹盲人把烛嚜杘蟹没些巴鼻墨海乃公辟彊婘恋汝曹施施趚趚素性叹誉俶傥同恶晚盖望望握发吐哺无课相命相维小时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