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俗的意思、趋俗的详细解释
趋俗的解释
随合时俗,与世俗同流合污。《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王先谦 集解:“不贬志以徇俗。”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不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
词语分解
- 趋的解释 趋 (趨) ū 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网络扩展解释
“趋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ū sú,其核心含义为随合时俗,与世俗同流合污,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强调盲目迎合社会风气或潮流而忽视个人原则。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解释
- 字义拆分:
- 趋:本义为“快走”,引申为“归向、追求”(如趋利、趋炎附势)。
- 俗:指风俗、大众化的行为或庸俗的习气。
- 整体含义:指为了适应社会风尚,不顾个人志趣或原则,盲目追随流行趋势。
古典出处与用法
- 《庄子·缮性》: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不因荣华而放纵心志,不因穷困而迎合世俗)。
- 嵇康《答难养生论》:
“不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
(不因显达而放纵,不因隐退而随俗)。
使用场景与情感色彩
- 适用语境:
批评盲目跟风、丧失独立判断的行为,常见于对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的评价。
例:“某些网红为流量趋俗,内容毫无深度。”
- 情感倾向:
含贬义,隐含对缺乏主见或过度迎合的否定态度。
近义词对比
词语 |
区别 |
趋俗 |
强调主动迎合,含贬义 |
入俗 |
中性,指融入世俗生活 |
媚俗 |
更强烈的贬义,刻意讨好 |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庄子》及嵇康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趋俗》?
《趋俗》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追随潮流、迎合大众习俗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趋俗》的拆分部首为足(走)和彡(山)。它一共由11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字
《趋俗》一词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王使襄公趋朔山,致受于晋;趋俗非不吉之也。” 在繁体字中,趋部分的“走”字旁被替换成“走”字,形成“趨俗”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通常比现代简化字复杂一些。《趋俗》一词在古代常用繁体字形式的「趨俗」来表示。
例句
1. 他是一个随大流的人,总是追随时尚趋俗。
2. 在那个追求个性的年代,她始终保持着不趋俗的独特风格。
组词
趋势、趋向、趋利、趋时、随俗、欣俗
近义词
追随、追逐、唯利是图、随波逐流
反义词
独特、个性、不拘一格、与众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