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托付以辅弼重任;倚重。《晋书·儒林传·徐邈》:“帝嘉其谨密,方之於 金 霍 ,有託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必行而帝暴崩。” 宋 陈傅良 《缴奏张子仁除节度使状》:“陛下方将召见闕庭,行采微、杕杜之礼。曾未及讲, 挺 復致仕。故尤以为传闻失实,屏申奏而不信。岂非託重於 挺 ,爱之欲其生乎?”
(2).承受重担。 明 杨涟 《劾史继偕疏》:“即有赤心急公二三相臣,为皇上分忧託重,已是整理费手。”
“讬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晋书》《宋史》等历史文献原文。
「讬重」(tuō zhòng)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是用来形容或表示托付、寄托重要责任、使命等意思。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使用较多,有时也可用于表示托付他人物品的意思。
「讬重」的拆分部首为「言」,部首的意思是指汉字中重要部分;该词的拆分笔画为12画,笔画是指组成汉字时需要用笔画的次数。
「讬重」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与古代文化中托付、责任等概念有关。在繁体字中,「讬重」的写法为「託重」。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讬重」在古代可以写作「托重」。这是因为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改变和简化。
1. 他将重要任务讬重给了我。
2. 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讬重于你的领导能力。
3. 我希望你能将我对你的希望和期望讬重起来。
负责、承担、寄托、委托、倚重
托付、委托、寄托、承担
解脱、摆脱、放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