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尼干的意思、尼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尼干的解释

亦作“ 尼犍 ”。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国王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三摩呾吒国》:“天祠百所,异道杂居,露形尼乾,其徒特盛。”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天主教论》:“《西域记》云: 鉢罗那迦天 祠,人露形,旦上高柱,一手执柱端,一手躡旁杙,一手一足,虚悬向外,视日影,求出生死,所谓裸形求仙,是尼犍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尼干”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及宗教文化背景解读。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尼干”为梵语音译词,原指古印度宗教派别“尼乾子”(Nirgrantha),即后世所称的耆那教修行者。该教派主张通过极端苦行断除业力束缚,其创始人大雄(筏驮摩那)被佛教典籍称为“尼乾陀若提子”。

在汉语语境中,“尼干”一词多见于佛教经典,如《长阿含经》中将“尼乾”列为六师外道之一,用以指代与佛教修行理念相异的苦行派别。该词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衍生出两种含义:

  1. 宗教群体特指:专指耆那教僧侣,强调其不著衣物、断除尘累的修行方式;
  2. 修行方式代称:引申为通过禁欲与自我克制达到解脱的修炼法门,常见于宋明时期禅宗语录中对极端修持者的譬喻。

现代《佛学大辞典》特别指出,“尼干”一词在汉传佛教文献中常与“尼犍”“尼乾”等异体字混用,其核心语义始终关联着对物质欲望的彻底摒弃。该词汇的存续反映了古代中印文化交流中宗教术语的跨语言传播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尼干”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进行综合解释:

  1. 宗教术语(主要含义)
    “尼干”是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指佛教经典中所称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主张裸体修行的教派)。该词亦作“尼犍”,常见于佛教文献和史籍中。例如《南史·夷貊传》记载林邑国国王信奉“尼乾道”,玄奘《大唐西域记》也提到“露形尼乾”在印度某些地区盛行。

  2.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 《南史》提到林邑国“铸金银人像大十围”以供奉尼乾道;
    • 清代学者俞正燮在《癸巳类稿》中将尼乾法与裸形求仙行为关联。
  3. 现代用法的延伸
    部分词典(如)提到“尼干”作为成语可形容“干瘦、消瘦”,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可能与原宗教术语无直接关联。需注意语境区分。

建议:若涉及宗教或历史研究,建议以佛教文献和权威史籍(如《南史》《大唐西域记》)的解释为主;现代语境下的其他含义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喉邦交班婕残编断简劖言讪语疮疹到了蹈水邓廷桢钓歌底居地政兑泽朵哆峯牛汾阴鼎凫藻刚犷槁师膏雨呵手合杂澒池洪泽湖换季会朝鹄衣嗟惧惊急力禁筦京运狼壶良珠连宵列荣离舍柳条包龙门寺卖法市恩卯酉灭鼠内勾使盘岩披服切忧亲歡萨齐玛神完气足尸乡蜀黍丝缗贪利忘义佻然彤卢统业图簿土坎篠篱晳白谐谚